□ 本报记者 李国政 特约记者 孟庆哲 罗锡亮
全党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已历时一年多,煤炭系统活动搞得怎样?这项活动给国有大型煤矿党组织带来怎样的变化?在迎接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来到兖矿集团进行了采访。
兖矿集团党委曾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称号,被推举为山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惟一的国有企业示范单位;如今,从集团总部到班组岗位,从本部矿区到赴外疆场,到处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创新活力,他们在新一轮的活动中不负众望,创先立大思路,争优练硬功夫,展示出政治核心担当大责任的时代风范,为飘扬了90年的火红党旗增添了光彩。
用创新理论指导创先争优
助推“十二五”高效跨越
被评为“建党90周年全国企业优秀党委书记”的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信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加快集团公司转方式、调结构、高效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兖矿集团把创先争优活动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紧密结合在一起,就是为高效跨越发展提供政治动力和组织保证,切实发挥“助推器”的作用。
贴紧创新发展实际,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使兖矿的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四强”党组织和“四优”党员队伍的“三四工程”路线图,狠抓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企业文化、民生改善、和谐矿区“五个融入”实效,政治优势转化为稳定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更上一层楼,呈现三大新亮色。
一、与时俱进,增添科学发展动力。集团党委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认真总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经验,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准确把握兖矿起步创建国际化集团的特征,科学判断“十二五”时期面临的重大机遇,确定了“中心稳定,外部跨越,绿色调整,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和“十二五”高效跨越规划。主要内容:煤炭生产主业稳住山东本部,实现薄煤配套采,把高硫煤作为化工原料,使矿区寿命延长20年;加大西部和国外开发力度;化工项目向高端、高效、高质方面调整,开发精细化、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耗能项目,运用重大节能成果,确保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下降20%。SO2、COD、氨氮、氮氧化物、烟尘排放达标率、新增固废综合利用率、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100%;加快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专业化步伐,实现实体发展、资本运营比翼双飞。
二、创新机制,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集团党委制定人才先行战略,确定了使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三类人才总量达到10.2万人的培养目标,占在职员工总量的92.07%。目标决定行动,创先争优活动为人才作为、成长搭建起宽阔舞台,也加快了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的创新。其中包括加紧实施“双百高层次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先后选送18批高中级管理人员到复旦、清华等国内重点院校脱产学习,并与南开大学联合举办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习班;全面启动“个十百千”高层次人才集聚工程,采取直接引进、柔性引进、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积极引进急需专业紧缺人才,每年新增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千名保有量、高校毕业生千名引进量和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千名规模;从“伯乐相马”走向“赛场选马”,积极探索公开竞聘、竞争上岗制度,先后对100%的普通管理岗位和42个正副处级管理岗位公开竞聘。
三、凝聚文化,提升创先争优软实力。兖矿的争创活动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把创先争优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隐性作用,把员工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执行力、变革力和创新力。在集团公司“天地人和”责任文化及其标识统一落地的过程中,鼓励各单位根据自身特色丰富文化内容和创新载体,有力促进了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焕发蓬勃生机。
创新基层党建载体
打造创业先锋品牌
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宋国介绍活动情况时说,“争创活动好不好,关键看实效。既要看载体针对性是强还是不强、看党组织承诺是否实在,更要用实绩检验效果”。抓落实,讲实效成为兖矿争创活动的最大特色。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紧贴改革发展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打造先锋品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百花齐放,各类先锋典型如雨后春笋,经优中选优评选出全集团100个好载体,以先锋品牌的规模效应推动生产经营跨越发展,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盈利水平实现16%的增幅,为“十二五”赢得良好开局。
争创活动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坚持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工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党建创新工作广泛开展。鲁南化肥厂针对安全运行、技改工程、经营创效的工作重点,推出“三线联动强管理、三级联创保长效”的活动方案,使正为低迷市场而搏击的全厂职工感到特别给力。在兖矿集团评树的100个争创载体好品牌中,党总支、支部占45%。活动重心向下,支部搭舞台,党小组作基石,为党组织堡垒作用注入先锋活力。
同样在条件最艰苦的驻外开发单位,几千名来自兖矿的将士,不畏风沙肆虐和暴雪侵袭,为兖矿的跨越发展奋斗拼搏。在他们中间,有牺牲小家、无怨无悔扎根草原的年轻党员李会强,有把青春升腾在茫茫戈壁、大漠荒原的“80后”、榆林能化公司甲醇厂职工伊永臣;有用汗水诠释热爱,用智慧书写忠诚,一项专利技术世界领先为企业创效过亿元的国泰公司气化车间党员朱敏……他们奉献的身影如猎猎旗帜,在兖矿飘扬。
构筑八大民生工程
凝聚高效发展力量
兖矿集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创先争优为抓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力实施八大民生工程,着力构建人民群众难有所助、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的安定、文明、和谐矿区,确保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广大职工家属,以和谐民生激发昂扬斗志。
实施安康工程,让职工“幸福从业”。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创争活动的第一位来抓,高效运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预控管理体系。截止到6月中旬,集团公司已连续安全生产1800多天,累计安全产煤2亿多吨,创出本企业安全生产最长周期,为该集团连续十年保持的安全生产管理行业领先、世界先进的历史新添一项纪录,职业健康保持矽肺病为零的纪录,被群众誉为最温馨的幸福指数。
实施助学工程,让孩子“学无后忧”。兖矿集团将助学作为民生工程的重点,“金秋助学”10年不缀,先后投入1344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5866人。对矿区低保特困家庭子女上学变“一秋定量资助”为“三春五载”全额学费资助。女工闫玉梅一人先后供三个孩子上大学,起先即使有矿上的助学金,生活也相当吃紧,如今两个孩子赶上全额学费资助,闫玉梅喜出望外,再三叮嘱孩子要以好成绩回报党的关怀。
实施“就业工程”,让群众“劳有所得”。针对零就业家庭待业子女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竞争力不强的实际,集团公司积极为各类“零就业家庭”量身定做就业岗位,降低门槛,变只招收当年毕业的学生为招收两年内毕业的学生,“十一五”为职工子女提供就业岗位9680个。2011年职工人均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增长19.2%,第一次接近与经济效益同步的增幅。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让职工“闲有所乐”。集团公司将社区文体活动和“家庭文化细胞”建设工程相结合,创建各种棋类、球类场地119个,文化广场33处、早晚健身点800多处,社区设置健身器材5000多(件)套。元旦、春节、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集团公司都开展大型单项文体活动、系列活动和主题活动。迎接建党90周年的唱红歌等活动参加者达上万人。
实施安居工程,让群众“乐其所居”。从集团公司到各矿处,争创活动中的惠民承诺都包含安居内容,上下努力三条线改善职工居住条件:一是增加投入。对棚户区5000套实施改造,将职工住房公积金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8%,以保障低收入家庭居者有其屋,提高职工购买力。二是改善基础设施。投资3000多万元为每户装上标清机顶盒。实施“绿亮清工程”,创建环境友好型社区。以维护稳定为基础,实施“平安工程”,创建安全型社区,保障职工群众安居乐业。三是强化服务。开展服务先锋竞赛,实施“6S”温情化服务,“440”电话服务事事灵,“海尔式”维修及时率和回访率均达到100%。
实施银色工程,让离退者老有所乐。文化娱乐、学习阅览、健康服务等年年翻新。企业专门拨款改善两级离退休职工文化娱乐场所,获得“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和“中国老年大学企业示范校”荣誉。
实施帮扶工程,用温暖融化贫困。参照社会保障的做法,建立完善扶贫送温暖、残疾人救助、大病互保等10大类基金,总金额3600多万元,形成了多层次职工利益保障体系,使帮扶善事走上正规化、经常化。创争活动期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工病亡遗属、困难残疾人、离退休人员等4500多户,发放救济金、慰问金360多万元。
实施舆情零距离工程,创建和谐矿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为及时了解群众的诉求,公司党委把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矿区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走访,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谈,”“心贴心”交流,关注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并通过领导接待日制度、网络信箱等渠道,畅通言路。针对群众的诉求和期望,层层实行台账式管理,结合创先争优公开承诺,及时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到目前,集团公司及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公开承诺12080多个好事实事已落实兑现80%以上,排解了群众心中之忧,使广大职工家属对企业、对高效跨越的“十二五”信心更大、劲头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