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渠道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只有渠道多,才会获得低成本融资,就不会产生对银行的依赖,整体的偿债能力、负债结构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 白月娥
日前,中国证监会发行部副主任陆文山在深入广东调研时表示,大力发展公司债市场是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关键。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曾提出要着力把发展债券市场列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债券融资“钱”景看好
“其实,企业都愿意以发行债券的形式融资,一是融资量大,二是成本低,还可以减少对单一渠道的依赖性,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种竞争力。”上海紫江企业集团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秦正余说。
尽管债券市场融资还有不少弊端,但看到日益改进的政策环境,秦正余还是十分开心,并说起了近期关注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的试点创新融资工具—— 私募债券,这是一种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秦正余认为,这种工具如果推行,就可以根据企业发展在债券市场获得更多的发行机会和资金。
同时,随着中国证监会对于公司债审批流程的简化和加快,上市公司对于债券融资资金的安排将更具计划性和时效性。
为此,天健正信会计师事务所广东分所负责人陈锦棋建议,应适当降低债券融资条件,包括财务指标、审批程序及中介机构的参与程度等,使这个渠道的效益发挥得更充分。
公司债被冷落的成本结
对于当前公司债的备受冷落,秦正余分析了原因。其中,各种债券所属的不同监管渠道也是原因之一:公司债由证监会审批监管,企业债由发改委审批监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短期融资券等由人民银行监管。
由于融资监管渠道不同,融资所需的时间和条件就会有所差异。
此前公司债发行审批的条件与新股发行条件难度相当,发行时间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
而财务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计划性,若在计划期内债券发行没有融来所需资金,就需要临时调度资金或者提前做好两手准备,这就会造成资金成本的增加和浪费。这种不确定性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转而选择走人民银行审批的路线,通过发行集合票据、中期票据等融资。
而且,银行间债券市场渠道销 售更占优势,银行资金充足、机构多、交易活跃、发行更容易,而公司债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其中还存在股票交易分流资金的压力。
另外,陈锦棋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石永恒一致认为,很多上市公司倾向于股权融资,是因为债券融资需支付利息,而股权融资是税后非强制性分红,且能获得溢价收入,可以获得更大收益。
多渠道才是低成本融资法宝
当然,快速、有效、低成本地融资才是上市公司最关注的。
秦正余认为,最主要的是拓宽融资渠道,才能将成本降下来。目前债权融资方式很多,如公司债、银团贷款、集合理财、信托投资基金、委托贷款、外币贷款、短期融资券等,因为银行贷款成本越来越高,现在使用的比例也越来越小了。
还要选择融资的时点。债权融资作为一种财务杠杆,在资产负债率较低、资产回报率高于融资利率的时候,增加债权融资,减少股权融资。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乘数作用。
不过,判断指标要综合公司所处的时期、行业等因素考虑。
其中要注意政策环境的变化,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背景下,要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比如我们做一些外币贷款,对于外币借款方而言,可获取较高的收益,而我们也可以以低成本融资,还会有人民币升值产生的收益,最终实现双赢。
“其实,融资渠道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只有渠道多,才会获得低成本融资,就不会产生对银行的依赖,整体的偿债能力、负债结构也能得到有效地改善。”秦正余说。
知识链接:
有效融资重在知己知彼
如何在债券市场有效融资,企业可以根据资金实力、财务状况、盈利水平、融资成本等多方面情况比较分析,而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沟通魅力,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这样,知己知彼才能决胜千里。
有着债券融资实战经验的秦正余建议,发行债券之前要仔细研究相关债券发行规定和办法并进行政策分析,对照条件进行安排和规划。
比如发行债券要考虑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还债能力、处罚情况、内部控制、信用评级等硬性规定。
另外,与不同的承销商进行充分沟通,比较规模、费率、承销能力等。还要与选定的承销商及信用评级等机构关于发展前景、财务安排、发展规划等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
而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应该关注、分析并挖掘资本市场更多融资渠道,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策略。
“融资前一定要选择好的项目,且要在谨慎的现金预算基础上做好到期偿债计划。同时,对于公司债券融资后的动向要进行及时的披露,并与投资者有一个畅通的沟通渠道。”石永恒补充道。
“不过,如果公司规模太小了,比如净资产才一两个亿,发行债券意义就不大,因为在发行过程中,承销商是按规模收费,如果规模太小,会产生无人承销或者加价承销的状况,成本就会很高。”秦正余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