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31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企业家信仰
与社会责任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冯子言

  

  信仰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 信仰也是一个精神体系,它起源于敬畏,并由敬畏建立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从而通过心灵的对象显现出来。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即是支撑人类精神的信仰。著名社会学家周孝正曾用四句话概括了信仰的真谛:对大自然的心灵感受、对未知领域的敬畏心情、对社会公正的内心追求、对美好人生的情感寄托。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仰问题已经引起了企业家的重视。例如,新希望集团的董事长刘永好曾经说过:“赚更多的钱没有太大的意思,当财富和个人事业关联不大时,一定要寻找支撑上升的动力。没有信仰的企业家,或者是没有寄托的企业家,心态肯定不好,肯定会出问题。”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家拥有信仰的某种理由。王石也曾经反思过:企业家是不是走得太快了,天天忙碌,灵魂都跟不上脚步了。

  那么,相较于通常意义上的信仰,企业家信仰为什么尤为重要呢?

  首先,对于社会而言,企业家作为掌控资源较多、影响力大的公众人物,他们的信仰已不是个人独善其身的问题,而是关乎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问题。有信仰的经济能够更好地平衡贫富差距,引导企业家拥有对财富的理性认识,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其次,对于企业和企业家个人而言,企业家的信仰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地发展与此关系重大。同时,企业家的信仰也能为他们提供灵魂的归宿,给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最终幸福地走向终点。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家,不应只关注自身和企业财富的积累,而应当以公众利益为先,勇于承担起践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伦理的重担。

  如今,中国的企业家们并不缺少金钱和财富,他们缺少的恰恰是对社会的责任感。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捐款和慈善,而应该更多的包含对社会的关心和对人的关怀。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应当承担对利益相关者和全社会的责任,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员工的健康及安全保护、节约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客户创造价值、遵守商业道德等。企业家应该以自己的信仰,引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推进可持续发展理论,追求企业与员工、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创建和谐的企业发展环境,践行社会责任。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主导和灵魂,他应该将自己的信仰与企业的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就会体现企业家信仰的特点。企业成功靠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就源自于企业家的理性、科学精神、道德感、人本精神、自控力、对规则的遵守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精神。诺贝尔经济学得主诺斯说:“一个社会有健全的伦理道德准则,才能黏合社会稳定与经济活力。”企业家的信仰要有意识的转化为伦理道德准则,扩展到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发展、关注人的发展上去。只有这样,企业家的信仰以及社会责任才有可承接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