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宗毅 王淑芹
初识程昌根作品,是在去年9月在安徽巢湖举办的皖江八市书法联展上,在近百幅名家书法作品中,程昌根的行、草书法作品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而激起记者迫切想与之认识的欲望。今年,在合肥,记者有幸两次相逢程昌根先生,并在“徽州程昌根”网站上,记者看到了这位平易近人,为人谦恭的徽州著名书法家程昌根先生的作品,众多书法名家和知名人士对他作品高度评价和赞誉,令记者震撼并决定采撷几段以飨读者: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评审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张良勋先生写到:徽州风物,钟灵毓秀,千百年来孕育出中国特有的建筑、理学、雕刻、盆景、戏曲、文房四宝与书画艺术等徽派文化,同时涌现出无数大家巨匠。他们光芒耀眼,彪炳千秋。这些巨匠人物之中就有书法家程昌根先生。生于古邑歙县的程昌根,自幼弄翰,以唐楷筑基,进而习大王圣教,于苏、黄、米、蔡用功甚勤,下至明清诸家亦多涉猎,近十多年来转益多师,先后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书法培训中心高级班、研修班深造,得到言恭达、柳曾符、刘文华、周志高等诸名师指点。隶书从《张迁》、《史晨》立骨;行草由《兰亭》、《书谱》得法,故其书作法度仅严,求精厘微,耐看耐品,渐入佳境。欣赏程昌根他的书法,你会感到字里行间“或敛束相抱、或婆娑四垂,或阴森而高举,或脱落而参差”。挥洒自如,随意安排,不拘一格,涵泳而不显露,自然而不作派,千姿百态,实为可观。进而细察,点如珠、划如玉、体如虎、势如龙,可见功夫必到深处,才能水到渠成,非东拼西凑者可为也。因此,他的书法作品先后在《中国书画报》、《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安徽日报》、《黄山日报》等十几家报刊发表,并在全国青年书法美术摄影邀请赛中获铜奖。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书法》杂志主编胡传海对程昌根的书法给予高度评价:程昌根的书法作品,行草书的整体章法布局较为统一,形神合一,自成一体。字的大小变化也显得非常和谐。力求其简,不增一笔,也难减其一笔。原安徽省文化厅厅长、安徽省文联主席、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发仁在看到程昌根作品后赞其:“从黄山脚下飘来一股清清的墨香,那是从传统里走出的执着和倔强”, 我坚信再经过些岁月的历练,昌根的墨艺会格外精湛。
面对如此高的殊荣,程昌根依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耕耘写作。他为人谦和,处事敦厚,在繁忙的行政事物之余以学书自娱。他先后担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潜口民宅博物馆馆长、徽州区文化文物局局长等,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黄山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徽州书法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