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兖矿集团,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面对“十二五”新时期新任务,集团党委以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保持党员队伍生机、激发创造活力为目标。全集团1229个基层党组织、27606名党员投身到如火如荼的创先争优活动中,形成推动科学发展、谱写出追赶跨越的新篇章。从生产一线到后勤服务,从科研阵地到和谐社区,从机关处室到基层班组,无数党员先锋犹如星星之火,凝心聚力照亮企业前行的道路。
岗位实践:
创先争优活动“新引擎”
兖矿集团党委确立“建四好、创四强、争四优、做先锋、促发展”活动主题,提出以争做兖矿创业先锋为载体,大力实施以创建“四好”领导班子、争创“四强”基层党组织、争做“四优”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三四工程”,充分发挥“三个作用”,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创先争优重要任务,搭建广大党员推动科学发展平台,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
创先争优活动的战场,就在岗位实践中。杨村矿井下315工作面回采期间,急需50万袋粉煤灰充填,完成充填物料装运重任成为保障安全生产的当务之急。矿党委及时决策,发出号召:“生产经营的难点就是创先争优的重点,井下一线的需求就是共产党员的追求”。一场“315工作面粉煤灰充填装运”创先争优突击会战在井上、井下迅速展开,15个党支部1119人次参战,装填粉煤灰42055袋,运输2600车,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需要。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也为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展示创业风采提供了实践舞台,一季度,这个矿生产原煤25.2万吨,销售收入1.67亿元,顺利实现首季奋斗目标。
在基层,创先争优活动越来越成为集团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一种精神状态和一种价值导向;成为推动兖矿集团高效跨越发展的“强力引擎”。该集团大力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区分基层党委、党支部、党员不同层面,坚持“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工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党建创新工作广泛开展。鲁南化肥厂结合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工作特点,创造性开展“三线联动强管理、三级联创保长效”活动。东滩煤矿紧紧围绕“争做科学发展先锋队,勇当兖矿跨越排头兵”主题,深化“双创三建三争”载体,创新开展“三个四有”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创先争优活力。济二煤矿坚持“做法可学、经验可推、成果可看”的原则,强化党支部创先争优品牌建设,实现了“一支部一特色”的生动局面。杨村煤矿科学设计十项活动载体,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一月一主题,全面抓推进,促进了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发展。他们结合实际设计创先争优活动的载体,突出实效,鼓励党员立足本职干好正在干的事情,在责任区里展才智、施本领。
生产一线:
党员就是他们的名字
在生产一线,班组是最小的生产单位,党小组是最小的党组织更是创先争优活动的基础和基石。济二矿供电队党支部地面供电党小组有党员9人,是一个以女职工为主体的团队。她们所负责的110KV变电站是兖矿集团目前等级最高、规模最大、运行最复杂的一个变电站,是整个济东矿区供电的心脏。她们岗位争优,心装责任,注重技能、绩效、作风的培养,个个能独当一面。去年下半年,济二矿正处于打好“三大硬仗”的关键时期,恰好赶上其上级变电站接庄变电站110KV系统全面升级改造,造成矿多次单回路供电,严重影响矿井安全供电。她们制定周密计划和应急预案,党员一直盯在现场,跟班在岗,有时一跟就是48小时,截至今年元月22日,历时5个月,实现7次15天的单回路安全供电。她们技能争优,勇做旗帜。党小组长徐洪敏说:“党员创先争优就要心中时刻装着责任,我们的名字是党员!”
党员带动,全员行动。东滩煤矿综采工区党支部有效激发党员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区队处处都有党员默默无闻的奉献,争先创优的身影。东滩煤矿综采工区区长、共产党员李洪先在井下安全生产遇到困难时,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1304工作面通过落差超过11的EF26断层时,每月下井都在23个以上。在矿井受村庄压煤自约、生产接续紧张的条件下,带领职工完成采场5500多米管路、电缆敷设、吊挂、皮带装卸安装等安撤急难险重任务,缓解了矿井生产接续压力,确保了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创出连续53个月安全零事故新水平;计划产煤523万吨,实际完成620万吨,勇站公司“6632”工程和采煤专业“四高”竞赛排头。他在活动中的体会是:创先争优,做比说重要。
在兖矿,上至基层党委,下至区队党支部,竞相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推动安全发展、创效争优。同样在条件最艰苦的驻外开发单位,几千名来自兖矿的将士,不畏风沙肆虐和暴雪侵袭,位兖矿的跨越发展奋斗拼搏。在他们中间,有牺牲小家、无怨无悔扎根草原的年轻党员李会强,有把青春升腾在茫茫戈壁、大漠荒原的“80后”、榆林能化公司甲醇厂职工伊永臣;有用汗水诠释热爱,用智慧书写忠诚,一项专利技术世界领先为企业创效过亿元的国泰公司气化车间党员朱敏……他们奉献的身影如面面旗帜,在兖矿创先争优的各个角落猎猎飘扬。
科研阵地:
“争”当尖兵,冲锋在先
科技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突破制约煤炭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则是科研人员共同的心愿。在这片前沿的科研战线上,党员带头的尖兵作用日益凸显。
机电设备制造厂采掘研究所所长、共产党员张佃龙在做好产品研发的同时,倾力于技术传授和人才培养。“机电制造技术的发展,决定在新一代年轻人身上。”在科技上创先争优的他,非常重视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短短3年时间,为企业培养出11人的采掘研发团队,为企业下一步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已拥有7项国家专利,成为掘进机、矸石填充机等拳头产品的技术带头人。
不论是煤化工产业的最前沿,还是生产单位一线,总有一批刻苦钻研、恒久攻关、奋勇争先的科研人员和“蓝领”专家,他们时刻心系油田发展,踏实扎根岗位,不断突破旧思维,敢于攀登科技高峰,以党员的身份带头冲锋在科技前沿。国泰公司醋酸党支部将创先争优活动与生产系统科技创新的实际工作有机融合,坚持构建党员技术创新平台。确立“每一名党员都是本岗位的操作能手,每一名党员都是生产系统的多面手,每一名党员在业务上都能独当一面”的科技创争目标,形成以技术创新为荣,在本职岗位上创优秀业绩的浓厚氛围。2010年,醋酸党支部围绕攻关目标实施六个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全部由党员担任项目负责人,其中五个创新项目的党员参与率均达到65%以上。(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