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琳
如果你对企业家存在一种诸如“距离感”等惯常的印象,那么陆致成一定会让你大跌眼镜。
陆致成,花甲年岁,爱说爱笑,偶尔自嘲,言谈谦逊诚恳。他说自己从来没有睡不着觉的时候,因为面对想不明白的问题时,他的处理方式就是不想,他在多个场合坦言自己对资本市场同方股份了解甚浅,还笑称那时候的自己像个“傻子”一样……
但这些都没有阻止他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
如今他是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22年前,他发起创办了清华同方的前身,此后,他曾担任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裁。
起步风险投资
清华同方旗下拥有上百家子公司,具体数目连陆致成自己都说不出。从照明到IT、从军工到环保……子公司涉及领域惊人地宽泛。这让人不禁联想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而这家公司也正是陆致成为清华同方所定下的一个目标,背后的蓝图是一个庞大产业链的建设。
“我们做的是产业链里面的风险投资,产业链建设过程里需要哪方面,我们才在这一点上投。”陆致成说。
与普通的风险投资不同的是,清华同方的投资并不以获得收益继而退出为目标,这个目标和整个清华同方的愿景紧密相连——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业。
陆致成在选择子公司时,方向一直是第一位的:“我们是有固定产业方向的投资,并不是项目挣钱就投资,否则餐饮我们也可以投一个,农业也可以投一个。”
这一投资模式被称为“拟风险投资”。
在科技企业中,能完全保持产业本色的公司并不多。以联想公司为例,其下的房地产生意融科置地已经具备独立上市条件,此外,去年年末,联想控股更是斥资180亿元在山东枣庄打造煤化工基地,同时投资了12亿元控股神州租车……
同样,以清华隔壁的北大方正来说,这个原本同为科技起家的公司如今的主业已逐渐向房地产和金融倾斜。
介入资本市场
陆致成对企业的愿景十分单纯,单纯到最初根本没想过将公司介入资本市场。
1996年,正值清华大学产业压力非常大的时期,陆致成和学校几位领导开会沟通清华产业的发展问题,不知不觉就聊到上市。
陆致成无法理解上市的作用,当时,他在系里做一个小公司,在清华大学校办产业里排名二三,一年收入一个多亿,利润千百万,他觉得,一切很完美了,上市有何用?
于是,他找到自己的高中同学,问:“做上市公司有意思没意思?”
老同学反问他:“你想干什么?你缺什么?”
陆致成回答:“我想搞科研,我缺项目的推广、缺钱。”
“第一,你想干的事是你的诉求,第二,你缺钱想干好这件事,上市是你的第一选择,你干吗不做?”老同学的几句话让陆致成毅然投身清华同方的重组和上市的过程里。
涉足国际化
2005年后,清华同方渐渐恢复,最近,清华同方给自己定了目标——5年市值达到1000亿元。
然而,在陆致成的眼里,多年来平均资产收益率不到6%的成绩并不是一个满意的数字。
“同方直到现在底气都不够足。”陆致成感慨,“如果我有柳传志的高瞻远瞩,现在同方就会好很多。我最钦佩柳传志战略发展的思路和理想,房地产也好、PC也好,他下面联想控股的几大板块在这个领域都是数一数二的,而且他能够很早就布局这项产业。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差距,也是同方和联想的差距。”
而为了壮大自己,陆致成也不断地考虑国际化的问题。
在他看来,国际化作为一个战略,最重要的是是否具有国际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