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4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广东与东盟
生意越做越大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成 竹

  

  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因“地缘”和“人缘”的背景,广东成为中国东盟合作中重要的棋子和活跃的经济分子。

  

  广东制造挺进东盟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陪同老挝常务副总理来访的,就有一位家在广州的成功企业家姚先生。20多年往来于广东和老挝,姚先生的家具、地产生意在老挝做得很大。由于地理相近、文化相通、交往历史悠久,广东与东盟可谓人文相近、地缘相通、商脉相连。广东籍的2000多万海外侨胞中,约1480万人分布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超过70%的东盟上市公司由华商资本控制。东盟各国,粤商和“亲戚朋友”的生意早就做得风生水起。

  近几年,在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需求急剧减弱的同时,精明的粤商充分利用中国与东盟加强合作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地将物美价廉的“广东制造”产品推向东盟市场,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由粤企自发进行的“东盟战略”在东盟各个国家遍地开花。2000年,TCL在越南设立了第一个境外加工厂,此后,华为在吉隆坡设立区域总部,美的、格力等知名家电企业近年也陆续在东盟设立了境外生产基地,珠海中富等轻工、建材、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也加快投资步伐。近些年,在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国的大商场以及公共场合的大型广告中,TCL、美的、格力、创维等粤企品牌已经和日韩品牌并立。这在2002年以前是不可思议的。不少来自广东的高端品牌已在东盟国家站稳脚跟,实现盈利,初步营造出对企业和东道国均有利的“双赢格局”。

  

  是目的地更是跳板

  

  广东省商业联合会会长巫开立说,对粤企来说,东盟既是一个目的地,更是一块跳板。“从某种意义上说,进入了东盟就是进入了全世界市场。”

  “一家在中国生产的企业产品出口日本可能要收300%的关税,但从越南出口出去关税可能为零。”专家举例说明,中国企业投资东盟,不要仅仅局限于东盟市场本身,还要巧用东盟10国的辐射能力,为企业外贸大大降低成本。而同时,东盟与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也签订了自贸协定,这些国家同样也可以利用这个规则将产品从东盟低成本输入中国,对中国的产品制造业造成挤压。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恐怕就是加入经济一体化这个游戏圈子后需要冷静面对的。

  如今,粤企投资区域覆盖东盟10国,涉及家电、电子、轻工、纺织、电信等多个行业,成为投资东盟的大户。而要长久坐稳这个“大户”,广东要做的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