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0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数据“打架” 医药工业集中度“纸上谈兵”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策划词

  

  日前,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药交会上,承接工信部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起草项目的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隶属国药集团)透露,受限于行业整体集中度过低的现状,此前《规划》中原定“前50家企业行业集中度40%”的目标,将最终被放宽至由前100家企业实现。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统计口径不一”所致,且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

  □ 马 建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同期在成都发布的数据却显示,2006年至2009年,全行业百强企业的集中度已经从不足40%上升到42%。若照此计算,这即意味着“十二五”期间提高医药工业集中度的举措将因此变为“空谈”。记者为此专门联系了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和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旗下的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的专家,得到的回应是“统计口径不一”。

  

  A、数据打架造成“空谈”假象

  

  一位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的专家告诉记者,出现上述“问题”,有可能度是统计口径不一样。

  “去年工信部委托我们统计并发布的数据表明,2009年医药工业百强的集中度是约30%。如果2015年实现百强集中度提高至40%的目标,相对于目前30%多的水平而言,还是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届时,大企业和小企业的资本链条将发生一些变化,即通过资本纽带,小企业将加快被并购进入大企业集团。”该位专家如是说。前述专家介绍称,如果一个国家的制药产业结构是以仿制药为主,由于进入门槛比较低,数量通常会比较多。这点在中国和印度都有体现。

  此外,国内一些百强医药集团,由于不按集团来统计,而是按照法人来计算,并未合并报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拉低百强集中度。

  接近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的专家亦告诉记者,数据之所以打架是因为统计口径存在差别,“2010年医药工业百强集中度应该在35%左右,但最终的数据应该以规划牵头单位公布的为准”。

  据南都记者了解,统计数据打架已经是医药行业公开的秘密。目前除了一些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在展开这方面的研究外,行业普遍认同的数据,一是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数据,该数据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管理局授权统计和发布,为药监系统的权威数据;另一个数据则来自此次起草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的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其授权方为工信部。不过,上述两大数据亦存在统计差异。

  

  B、产业进步或因此推迟5年

  

  依照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钟倩此前在成都的表述,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销售收入居前100位的工业企业,销售收入须能够占到全行业销售收入的40%以上。但这个目标,不仅比旧版《规划》降低了标准,同时与“十二五”医药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相比,亦下降了10个百分点的要求。

  而这一要求的放缓,即意味着众多的中小企业将能够以较为粗放的生产方式继续存在至少5年,被下调的10个百分点将不得不延后至“十三五”实现。

  事实上,集中度过低的问题,自新医改启动以来,已经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当前制药产业“多、小、散、乱”的环境,被视为不利于国家对医药行业监管、不利于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同时也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提高集中度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向效率要效益。在全球范围内,同品种竞争中,资本实力、市场开发能力、市场占有能力强的企业往往会占据优势,而大企业通常在资本实力、市场开发能力、市场占有能力方面会比小企业强。”国家发改委生物医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于明德如是说。

  在此背景下,市场分析人士对“十二五”规划调低集中度的做法,亦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歧,有券商就认为,在众多行业都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大幅提高集中度来辅助淘汰过剩产能和完成产业链升级的大趋势下,《规划》却反其道而行之,实为生物医药行业的利空。

  记者获悉,《规划》究竟何时正式颁布,尚无确切的时间表。业界此前盛传今年5~6月出台,但4月上旬才举行企业座谈会,接下来还将向其他部门征求意见,预计拖的时间还会推后。

  数字链接

  

  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全国医药工业企业数多达7464家,但是医药百强的占比仅仅为1.34%。与2009年世界制药前10强、前50强的销售收入占世界药品市场规模的38.4%和65.7%相比,我国医药工业百强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医药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仅为3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