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30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另类创业:眼泪孕育商机 需求诞生“哭吧”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常言道: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人在自己的眼泪中诞生,在别人的眼泪中消失。于是,眼泪也开始孕育商机。哭吧,一个让人宣泄情感、倾诉苦衷的场所,开始在上海的某个角落做着别样的生意。

  

  有需求才有市场

  

  刘琳娜是上海哭吧的吧主,虽说她的这家哭吧开张只有两个多月,但是从事与此相关的行业,她已有近三年的时间。

  说起想到要开哭吧,也与她曾经的经历不无关系。原来,在经营哭吧之前,刘琳娜在上海一家法治类媒体担任咨询顾问,名为婚恋处方的栏目是她为他人排忧释疑的一方阵地。在那段为期两年半的时间里,通过热线、书信等一系列手段,得到刘琳娜帮助的超过千人。

  在工作当中,刘琳娜发现需要倾诉,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并不在少数,而接受她心理辅导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伴有眼泪的。刘琳娜心想:既然如此,我何不自己创业,开一家‘哭吧”。为了区别于南京的哭吧,更为了褪去一些悲怆的气氛,刘琳娜将自己的哭吧取谐音名为酷吧。在酷吧的桌子上,放着这样一块价目牌:情感宣泄每小时100元。

  据刘琳娜介绍,哭吧的大多数顾客是女性,比例占到90%以上,她们常常受失恋、离婚、失子等情感问题困扰,却又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和场所。在这里大哭宣泄一场后,她们中的大部分能恢复心理平衡,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

  

  别样服务疏导苦闷

  

  走进哭吧,第一感觉与一般的办公室相比并无特别之处,然而就在这种看似无奇的平凡布置中,暗藏着诸多哭吧的经营之道。

  在哭吧里最大最显眼的一样办公家具就是一个硕大的密码档案柜,里面装的都是记录有顾客案例的卷宗。刘琳娜说:出于对顾客负责的态度,这个档案柜的密码只有我一个人知道,而且除了司法机关,这些资料是绝对不会向包括顾客亲属在内的其他任何人提供。

  既然是哭吧,有一样东西是绝对少不了的,那就是纸巾。从三年前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开始,纸巾便是刘琳娜办公室里雷打不动的必备品。与南京的哭吧不同,刘琳娜的哭吧里并没有辣椒水、大蒜头等催泪的工具:我在戏剧学院的朋友也建议我购置一些催泪的产品,但我觉得来“哭吧”并不是为哭而哭,关键是积郁的宣泄和心理引导,所以暂时并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没有催泪工具,帮助顾客发泄的工具倒是不少。沙发上的靠枕是为顾客愤怒时垂打所准备,手抓握力器刚好可以配合顾客咬牙的情绪,而开业之初所购置的一批玻璃杯已经被顾客发泄时消耗殆尽,她的这些装备正在不断地升级改进中,目前主要着手的就是要将哭吧装饰得更为艺术化,让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在倾诉的过程更放松,心理辅导工作也更容易开展。另外,沙包和长毛绒玩具也是哭吧正在引进的新装备。

  

  选址避开闹市底楼

  

  上海哭吧位于大渡河路1608号家具城的三楼,没有临街的店面,没有醒目的招牌,更不是什么中心商业区的黄金地段,一切经商选址的要素哭吧似乎都不具备,然而这恰恰是刘琳娜为哭吧精心选择的良栖之地。

  作为心理咨询师,首现就是要从顾客的心理出发。试想一下,如果将它开在闹市底楼,上面再写上“哭吧”两个大字,那顾客踏进大门的时候背后将是一些什么样的目光?肯定有人在臆测他人的遭遇。

  而且,闹市绝对得不到一个安静的、不受干扰的环境。刘琳娜颇为自得地说道,现在这个店址,我寻觅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最终敲定。出了“哭吧”就是15部公交车的站点,交通十分方便。而且相对隐蔽安静的地址,让顾客扫去了外界因素干扰的后顾之忧。

  

  哭吧也要走连锁之路

  

  尽管现在的哭吧并没有完全打开局面走上正规,但谈及未来,刘琳娜显得踌躇满志、信心十足:我现在每天只要有空闲便研究案例,不断学习以加强自身的修养。我的目标是在全国的各大城市都有一家分店;在上海目标是保证在每个区能有一家。当然这可能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时间,但市场有这个需求,只要好好经营,要实现这个目标并非没有可能。

  (摘自《世界创业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