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26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向“绿色低碳橡胶制造业强国”迈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汪海应邀出席“新橡塑2011橡胶管带产业技术国际论坛”并作演讲

  □本报记者 何沙洲 特约记者 王开良

  

  日前, 由山东省政府、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青岛国际橡胶技术展(RTF2011)”暨“第八届青岛国际轮胎展(CTF2011)”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包括双星轮胎等国内著名轮胎企业和轮胎贸易公司,双星橡机等橡胶机械公司,以及橡胶原材料、检测设备等共300多家企业参展,参观者达到5.5万人次。主办方还同期举办了第二届新橡塑2011橡胶管带产业技术国际论坛,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应邀出席并致辞。

  

  由“橡胶制造业大国”

  向“橡胶制造业强国”转变

  

  4月9日下午,由青岛科技大学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青岛中化新材料实验室、石油和化学工业新材料与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主办的新橡塑2011橡胶管带产业技术国际论坛举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周竹叶、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李乃胜、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高青、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马连湘、副校长刘光烨、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及中外企业代表等出席论坛。

  汪海应邀在开幕式上致辞,就此次论坛会谈了两点体会:一、橡胶行业由“高耗碳、高耗能”向低碳、低耗能绿色橡胶行业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五十年代学橡胶,一直干在橡胶行业。我最大的体会是,这个行业高碳、高耗能,但双星一直注重抓低碳经济。这次论坛提出要把高碳、高耗能的橡胶行业变成低碳、低耗能的绿色环保行业,这是一个创举。橡胶行业要实现向低碳绿色转变,靠的是科技,是应用新材料、新技术。二、中国橡胶工业最核心的战略就是由大变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为世界橡胶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橡胶制造业强国,发达国家采取各种技术壁垒、反倾销等措施,加上跨国公司的操作、品牌的侵略、特保案的制裁,给中国橡胶工业发展带来巨大困难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把中国从“橡胶制造业大国”变成“橡胶制造业强国”,必须把压力变成动力,整个橡胶行业在技术上要产生“共鸣”,形成合力,把“黑的橡胶”变成“白的橡胶”,把高碳、高耗能的橡胶制造加工业变成低碳低耗能的橡胶制造加工业,用高科技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核心竞争力,让自主品牌走向世界,掌握世界橡胶产业的话语权。

  就双星的发展,汪海谈了两点体会:一、要发展成为橡胶制造加工业强国,仅靠一个企业是不行的。双星的发展实践证明,要走产学研合作,产权化、产业化道路。二、要实现“绿色橡胶工业”梦想,必须不断创新。近几年来,我们创造出了整个鞋业和轮胎业“冷贴”变“热贴”等新工艺,对众多传统橡胶工艺进行了突破创新,向“低碳低耗能绿色的橡胶工业”迈进了一大步。所以,要想实现“绿色橡胶工业”梦想,必须转变经营方式,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创新,相信中国橡胶工业会很快做大做强。

  在2011年橡胶管带产业应用论坛会上,双星橡塑机械公司领导介绍了双星橡机企业状况、发展形势,尤其是介绍了输送带设备技术成果。

  

  双星轮胎、双星机械

  展现强名牌实力

  

  此次主办方将展会的最佳位置安排给了双星轮胎和双星机械,这不仅代表了双星轮胎和双星机械在行业的显著地位,也通过展会很好地展现了双星综合性制造加工业特大集团的实力和形象。

  此次青岛国际轮胎展,双星展位最大、参展设计最新颖、展位参观人数最多。双星轮胎除展出传统的有内胎、无内胎产品外,还携具有核心技术的超级宽胎、矿山胎等亮相展会,在众多参展的轮胎企业中,凭借名牌影响力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成为耀眼的“明星”。此外,双星轮胎将创新元素和企业文化融入到展位的设计之中,将双星轮胎塔与展位有机结合在一起,展位背景为参加达喀尔汽车拉力赛的双星威麟赛车,轮胎造型的灯箱柱环绕着具有核心技术的双星轮胎,大屏幕电视滚动播出“双星轮胎征战2011达喀尔汽车拉力赛”的宣传片,展出了双星制造的达喀尔汽车拉力赛专用比赛鞋服、专用轮胎,吸引了众多客商的驻足观看及洽谈合作。同时,还现场进行了双星鞋促销活动,引来了众多国内外客商的争相购买,并一致表示愿意跟双星这样有实力的大集团合作;双星橡机公司现场发放宣传册,很多参展商主动咨询、了解相关事宜。橡机公司还借助总裁影响力,邀请组委会有关领导和一些行业专家到公司参观考察,很好地提高了橡机公司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还举办了有关评选活动,双星轮胎入选“山东省橡胶行业综合实力50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