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丁康生在西湖边为不久前成立的“中药现代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授牌。与往常联盟大会百人到场的架势不同,这个联盟仅由正大青春宝、康恩贝、胡庆余堂等4家中药企业,浙江省微生物研究所、浙江省中药研究所等3家研究所,浙江大学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等3家高校组成。事实上,在医药行业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抱团取暖似乎已成为药企度过料峭春寒的救命稻草。
据青年时报报道,起于去年的中药原材料涨价潮,今年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酝酿10年之久的药品行业新规GMP,于上月正式实施,其导致千万元以上的改造成本,大量年销售额在千万之下的中小制药企业或将被淘汰出局;此外,发改委力推的基本药物降价,在惠民的同时,也挤压着药企的生存空间。
三大难题当前,中药企业如何破题?不久前,浙江中药产业联盟成立,似是对此作出的回应。三股寒流夹击,浙江药企选择抱团渡难关。
三大难题
全国成千上万的中药产品中,产值过亿的仅有80来个,而浙江就占据了其中10来个。让正大青春宝药业技术信息中心主任刘雳颇为自豪的是,正大青春宝旗下的三个主打产品: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青春宝抗衰老片恰恰都在这“亿元俱乐部”内。“参麦注射液去年销售额在3-4亿元,丹参注射液和青春宝抗衰老片都卖了2亿多元。”
刘雳说,尽管卖得这么好,但参麦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却基本赚不到钱。有牢骚的不只正大青春宝一家。在浙江中药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几乎每个被问到的中药产业界人士都说:“中药产业压力最近很大。”
记者了解到,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中药原材料价格猛涨、药业GMP新规的实施,以及基本药物降价政策。
1、中药原材料价格疯涨
中药行业最大的压力来自原材料涨价。
“就拿我们自己的产品来看,丹参注射液原料主要是人参,参麦注射液原料则是红参和麦冬,两者去年的涨幅都颇为惊人。”刘雳说,前年去东北收人参,价格不过80来块一斤,去年则一下涨到220-240来块一斤。“麦冬涨幅虽没人参那么夸张,但也从前年50多块一斤涨到了去年100多块一斤,涨幅近100%。”
刘雳的说法也得到了浙江省中药研究所药材资源室主任俞旭平的认同:“我前天刚看过‘浙八味’的价格报告,仅去年一年,浙贝价格就上涨了近140%,元胡涨了110%,其他‘六味’涨幅也大多在50%以上。”
中国中药协会的数据也显示: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有84%涨价,涨幅多在5%至180%。
2、新版GMP推高行业门槛
制药行业规则不少,其中又以GMP、GSP、GAP、GLP最为重要。“新版GMP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GMP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刘雳说,新版的要求显然高了不少。“最苛刻的还不是这些,而是指纹图谱标准的纳入。”刘雳说,图谱就是用一束红光照过药液投射出来的图案。“以往这种技术大多用在西药上,因为西药是化学合成的,只有一种成分。只要成分对了,测出来的图谱自然是一样的。而中药则是多种药材一起煎出来的,成分要复杂得多。”刘雳说,即使拿一根冬天出产的人参和夏天出产的人参制成药液来测图谱,图谱也是不一样的。
刘雳还说,新版的GMP允许有5年的适应期,正大青春宝为此投入了1000多万进行技术改造。数据显示,目前国内4824家药企中就有910家处于亏损状态,而国内年销售收入不足5000万元的制药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0%以上。刘雳还记得1998年旧版GMP实施时,不少小企业就被淘汰出了局,现在,新的洗盘恐怕在所难免。
3、基本药物降价 政策压低售价
新行业规则的出台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都在推动中药生产成本的上升,而此时,在全国如火如荼推行的基本药物降价政策却反而压下了不少中药的售价。
“简单地说,这种招标原则就是价低者得。造成的后果就是,实际招标中,很多价格甚至低于药的生产成本。”刘雳说,企业自然不会干亏本的事,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下,各种猫腻就这样被逼出来了。
比如,“很多时候价格是降下来了,但药却消失了。企业再注册个新药继续卖。也就是最近时常争论的‘药品降价死’现象。”“但中药根本不可能这么操作。”康恩贝中药研究院院长叶剑峰说,中药文号的审批管得很紧,去年一共也就放出70多个文号,“要是把旧药停掉,去哪弄个新的中药文号啊?”叶剑峰说,康恩贝旗下400多个药品,有30多个也列入了基本药物目录,“这些药基本上都是不赚钱的。”
抱团取暖
其实,在联盟缔结之前,横跨高校、企业与研究所的合作就已经开始了。“前年我们就联合浙江省中药研究院,在慈溪和当地企业合资搞了个浙麦冬的种植基地。”刘雳说,应对原材料涨价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自建种植基地降低成本,但他们毕竟是制药企业,对种植业是外行。
刘雳说,采用合作的方式则不同,“我们可以解决资金和销路,慈溪方面负责管理,研究院则提供技术。”如今正大青春宝的参麦注射液的原材料就来自慈溪的基地,“尽管市场上的麦冬行情在100多块一斤,我们的内部流通成本只有70多块一斤。”叶剑峰表示,康恩贝也已与浙大药学院、浙工大药学院展开质量控制方面的合作。
据悉,浙江中药现代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将研发10个中药保健品,6-8个中药新药,针对5个已上市名优中成药开展二次开发和质量标准提升研究,完成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领域5项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联盟欲达到新增直接经济效益10亿元,带动中药及相关产业100亿元的目标。
到会专家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评论说:全国类似的产业联盟很多,但常常是联而不盟,像浙江这样小范围但有实质意义的联盟还是很可贵的。对此,联盟成员之一的浙江康恩贝中药有限公司倡导合作精神,提倡共赢。任何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合作,而与合作者的共赢才是企业永续经营的根本。
自律自强
事实上,早在之前的今年3月7日,浙江省医药行业加强自律、确保药品集中采购配送工作大会召开。会上,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牵头联合浙江省20家主流企业发起了《关于维护医药市场公平竞争,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自律公约》,以期维护医药市场公平竞争,规范药品生产经营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浙江省药品集中采购配送工作的有序展开。
《自律公约》要求:企业在遵守国家相关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严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在药品购销中账外暗中给予、收受回扣或其他利益。严禁假借促销费、宣传、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给付对方单位或个人的财物,谋取不正当利益;严禁以遴选产品、配送商为名向医疗机构返点、返扣、打包返利等二次让利和变相让利等行为;严禁药品购销合同签订后,再同医疗机构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谋取不正当利益……
目前,在最低价中标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下,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收窄;但是为了保住占销售额最大部分的三级医院市场,他们还必须做进一步让利。 (钟河 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