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20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黔西南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纪实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班德才

  

  近年来,黔西南烟草投入4.45亿元建设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全州基本烟田基本实现“旱能浇、涝能排、路相通、水相连”的目标,不仅保障烤烟可持续发展,也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黔西南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属珠江水系南北盘江流域,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面积1.68万平方公里,人口320余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烟叶种植。烤烟产业属黔西南州“八大支柱”产业之一,烤烟产量由2005年的51万担增加到2010年的80万担,仅2010年就上缴税收1.21亿元,对富民兴州具有重要的作用。

  

  纵览基建面貌

  

  黔西南州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经历小水窖、系统工程和现代烟草农业三个阶段,到“十一五”末,全州烟水配套工程可覆盖基本烟田51万亩。回头展望,黔西南基建之路的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踏实而又坚定。

  2005年,黔西南州在总结春季干旱的气候特点,开始建设以小水窖为主的烟水工程,到2010年底,共建成小水窖37888口、大水池92口。

  2008年,在总结经验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黔西南州改变过去以单一的小水窖建设为主的做法,优先考虑集约化高、烟地集中连片高、烟农相对集中稳定、可持续发展好的烟区,实行连片集中、连片开发,建成烟水配套系统工程26个。

  2009年,探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立了“万·鲁现代烟草农业试验区”,设立益农专业化合作社,组建育苗、农机、植保、烘烤、分级等8个专业化服务队,得到了国家局姜成康局长、张保振副局长、何泽华副局长的肯定,姜成康局长认为“万·鲁现代烟草农业试验区”创造了奇迹、树立了榜样。至2010年,全州共建立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4个,配套种植面积20余万亩到。安龙县在密集烤房建设、专业化烘烤方面走上市场化道路,在全国专业化烘烤培训会和全省烤房建设培训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安排部署,州委书记陈敏、州长陈鸣明多次召开全州工作会议,亲自动员、安排部署,多次亲临建设现场视察工作。2010年,省烟草局党委选派1名博士挂职担任州烟草公司副经理,分管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机构的建立和人员的充实,为推进黔西南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保障。

  据统计,到2010年,黔西南州共建设机耕路98公里,新建密集烤房5453座、普改密烤房3686座,共有烟叶站41个、收购点80个,建设育苗棚4万平方米,配置烟用农机具2055台(套),建设防雹点35个。

  

  因地制宜订规划

  

  古文有曰:“论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后挟弓注矢以从之。”黔西南州人深明其义。

  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黔西南州制定了《黔西南州烟叶发展规划》(2009—2013),明确了全州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提出用烟水工程增强烟叶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用烟草农业机械减轻烟农劳动强度、用现代烟草农业夯实烟叶生产基础的指导思想。

  为保障项目规划的前瞻性和完整性,黔西南州建立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储备库,以年度计划为基础,不局限于完成年度计划,广泛选择、储备项目,做到设计一个、报批一个。

  由于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性强,为确保项目设计合理,节约投资,水利部门配合烟草部门完成全州烟水配套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向烟草部门提供优选项目;在解决工程性缺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三小”水利工程等项目时,尽量向烟区倾斜;抽出技术人员与烟草部门联合组织实施烟水配套工程,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州烟草公司聘请2名水利专家负责对项目的专业性指导、检查和审查。

  受烟叶生长生理特征影响,加之烟草行业要求严格,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2009年,为缩短项目设计时间,精简审批流程,州烟草公司统一确定了5家设计单位、6家招投标代理单位、4家监理机构、1家审计单位、1家项目管理公司作为合作单位,改变过去一个项目从计划、审批到组织实施需要几个月的现象,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落实监管提质量

  

  为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监督,黔西南实施“五制管理”和“四层监督”,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提高工程质量。“五制管理”即在项目管理上落实项目申请制、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四层监督”即通过乡、村、干部进行行政监督,通过水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监督,通过当地受益农户作为旁站人员进行社会监督,通过工程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督。

  在监理公司监理的基础上,各县(市)在每个工程点都明确现场负责人,建立由建设单位负责人、监理人、烟草现场负责人共同签字确认的制度。在工程建设期间,各县(市)组织相关人员实行巡回检查,发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同时还施行项目验收实行县级验收和州级复查验收制。县级验收覆盖率达100%,县级验收合格的项目,由州级复验,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100%复查验收,投资50万元以下的项目按30%比例进行抽查复验。除此之外,还接受国家烟草局的重点抽查验收,保障了项目设计规范、实施顺利、质量良好。

  所谓硬件过关,软件也绝不含糊。黔西南州烟草人积极组织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学习培训工程管理、程序、法律法规、水利建设等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另外,黔西南州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年度责任进行考核,建立政府、烟草各层层签订项目建设目标考核责任状的双层考核机制,计划任务完成好,项目效益高,程序合法的,州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将给予奖励。

  

  注重管护保长久

  

  州政府高度重视项目的管护,出台《黔西南州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管护暂行办法》,各种烟县(市)分别成立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办公室,管护办公室为人民政府常设的事业编制机构。各县(市)管护办公室人员由县(市)政府选派或向社会公开招聘,属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工资、相关经费在项目管护资金内开支。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产权按项目建设主体归烟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烟农专业合作组织、乡(镇)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所有。建设主体既是产权主体,同时又是管护主体。产权归烟农的,直接由烟农负责管理维护;产权归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或烟农专业合作组织的,由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或烟农专业合作组织负责管理;产权归乡(镇)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的,由乡(镇)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牵头,按项目所辖区域分片、分段,交由受益村组管理。

  项目管护资金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即税收提取、烟农自筹、人饮工程水费收取、可经营性项目的收益。项目管护资金由县(市)财政开设专户储存,实行预算管理,坚持“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滚存使用”原则。资金清算、管理由县(市)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管护办公室负责。资金使用纳入政务、村务公开的内容,定期公示,并接受同级审计。可经营性资产出租使用,租金收取按项目所属行政村,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合理租赁价格。

  

  结束语

  

  随着“东烟西进、北烟南移”的步伐加快,国家烟草局已把黔西南作为全国五大新区进行开发,省烟草局已把黔西南作为西区开发之首,州委州政府也将烟草作为支柱产业予以重点扶持,黔西南烤烟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黔西南烟草“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州实现基本烟田烟水配套工程全面覆盖120万亩,年生产收购烟叶120万担,机耕路覆盖和机械化作业率60%以上,育苗工场覆盖率80%以上,大型集群烤房覆盖率100%。

  夯实烟叶生产基础,对保障烤烟产业长远发展,增进烟农增收,改善烟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