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日,蓝汛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发行价每股13.9美元,首日开盘价每股27美元,并在上市当天股价涨幅高达95.3%,创下了2007年以来企业在美上市当天最大涨幅纪录,无一不昭示着其在资本市场上备受追捧的事实。蓝汛CFO兼副总裁沙涌分享了其赴美IPO的经验和感触,在他看来,资本市场对蓝汛的认可是一种理性的追捧。
□ 吕 丹
作为中国互联网CDN服务的第一提供商,蓝汛(ChinaCache)一直较为低调地深耕细作。实际上,从2000年就开始提供CDN服务的蓝汛,长期处于业界老大的地位,2009年营业收入占整个中国市场总收入一半以上(53%)。
理性追捧
对于2007年以来第一家重返资本市场的互联网公司,“蓝汛以40%的增长率俘获了投资者,当然也得益于投资者对整个中国未来宏观经济的长期看好和对中国互联网行业高速增长的预期。另外,蓝汛高管团队的执行力以及与投资者沟通的能力也是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重要因素。”沙涌道出了蓝汛在资本市场受到欢迎的几大因素。
在路演时,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是中国互联网市场增长的驱动力和蓝汛未来的成长空间以及用什么来保证与核心对手的竞争优势。沙涌坦言,中国现在的CDN产业,从发展阶段来看,还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这和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阶段相关,各种应用的创新比美国偏晚。但是专业的人会做更高效的事,现在中国CDN的业务渗透率只有5%,也意味着未来成长的空间很大。对于国内的同行来说,蓝汛最难逾越的优势是专业经验。公司建立十多年来,就坚持只做CDN服务。在过去三年中,ChinaCache客户数稳定增长,客户覆盖面广泛,涵盖了包括媒体、移动互联网、游戏、电子商务、互联网及软件、企业、金融以及政府等多个行业;此外,ChinaCache网络覆盖地域广泛,在中国、北美、欧洲以及亚太地区均有覆盖。
在美国成功上市后,蓝汛还将一如既往的把研发与创新作为公司的主要策略,把握高速增长的互联网发展以及三网融合带来的机遇,在视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社区应用等领域加大投入,将研发与产品更高效的结合,以保持在知识产权上的领先地位。沙涌透露,公司会扩建研发中心和研发团队的组织架构,预计2012年之前研发投入将增加到收入的8%。
IPO的背后
上市前,蓝汛就获得了三轮投资共约5100万美元,包括2005年获得的第一笔来自于集富亚洲、英特尔投资等的950万美元风险投资;2007年获集富亚洲、英特尔投资和启明创投等参与的第二轮3150万美元的投资;2009年9月,蓝汛再获英特尔投资及其他风投公司超过1000万美元的投资。在与风险投资打交道的过程中沙涌认为,最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者与企业创始人的经营理念保持一致性,并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在业务发展方向上能同心协力,因为投资者带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很多人脉关系、业务思路以及更有战略眼光的想法,能够帮助公司更好地实现目标。如果仅仅带来钱的投资者,也不是好的投资者。
在沙涌看来,被资本投资的几轮经历,也是使公司的治理结构得到不断优化的过程。
从业务本身而言,蓝汛是基于快速增长的互联网行业,所以其业务发展策略肯定也是快速增长的,但作为财务管理者,稳健又是必要的,作为首席财务官,如何平衡高成长的业务战略与稳健的财务战略,如何控制快速扩张带来的财务风险,一直是沙涌重点把握的方向。沙涌坦陈,其实从公司创立到获得风险投资再到上市,经历了很多轮风险周期,甚至在早期也出现过由于客户拖欠账款而导致现金流紧张的状况,所以那时就已经意识到财务管理谨慎性的重要,也及时调整了策略。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财务管理者要从业务层面把握发展方向,因为这决定了财务管理的系统风险,比如是否要向某个行业扩充客户,解决方案对财务有什么表现等,在这方面要给决策者提供计划或指导,从财务管理角度解决系统风险的问题;另外日常的财务管理是动态的过程,面对的市场也是时刻变化的,CFO要紧跟业务的变化来做出调整,比如定价策略和客户信用评级等,一切都是动态的过程。与此同时,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也在适时调整,从最早时只有财务报告,到后来增加了预算管理、财务分析、内控流程、采购管理、法务管理等,都是动态管理过程。
【相关链接】
CDN的全称是ContentDelivery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其目的是通过在现有的Internet中增加一层新的网络架构,将网站的内容发布到最接近用户的网络“边缘”,使用户可以就近取得所需的内容,解决Internet网络拥挤的状况,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随着大流量的视频和音频内容在网上呈爆发式增长,以及互联网应用的蓬勃发展,各类网站对CDN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