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12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王岐山访问津巴布韦时听取晶牛在津项目汇报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晶牛微晶生产线“吃”矿渣尾矿达到58%

  

  本报讯 3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访问津巴布韦时,在中国使馆商赞处会议室听取关于晶牛卡多马玻璃项目的情况汇报。

  集团总经理助理、津巴布韦投资公司经理刘聚民首先介绍了晶牛集团的发展状况、企业文化建设、科技产品等情况,重点就卡多马晶牛玻璃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汇报。王岐山听取汇报后,对该项目表示关注。他谈到中国的企业能够“走出去”就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像晶牛这样的企业在非洲乃至世界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随着这几年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对非洲的友好往来日益增加,相信在非洲投资很有发展空间,是个双赢的举措。我们不仅把我们的先进技术和这几年改革开放的管理理念带过来,还帮助了非洲的发展,解决了他们的就业和资金问题,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他还谈到,企业“走出去”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企业都要有克服种种困难的准备。因为国情和制度的不同,风险和安全的隐患每时每刻都会出现,所以要求我们使馆和中资企业商会及各单位的领导要有较高素质,能够机智勇敢地应对,以确保我们在国外的投资和项目的安全,减少风险。他要求,在津企业要顾大局,要以中非的友谊为重,不能做有损于两国关系、法律及经济往来的任何行为。要肩负两种责任,即对我们祖国的责任和所在国的社会责任。

  晶牛集团在津巴布韦卡多马建设的玻璃生产线项目是以当地金尾矿为原料生产津巴布韦急需的平板玻璃,不但可以变废为宝,还可以为当地人提供就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项目的建成将对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增进中津友谊产生深远意义。

  又讯 晶牛微晶集团经过20年的不懈研发,耗资12亿元,终于攻克了本体着色、高强耐腐的压延微晶生产技术这一世界性课题。目前已武装了钢铁、煤炭、化工、电厂、造纸等五个行业的工业“国家队”,每年因采用微晶而提质、提效、节能、降耗给这些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达500余亿元。晶牛于近日代表国家起草制定了《工业用微晶板材》的行业标准并通过专家的审定。

  为进一步扩大微晶生产线“吃”废料,吐“乌金”的社会环保效果,晶牛集团自去年8月份以后就将加大吃尾矿废料作为微晶生产中新的攻关目标,经邢台生产基地历经6个月的原料配方的改进、熔化时间及窑炉温度的控制等方面的不懈试验、探索和攻关,成功将尾矿废渣的含量从原来占成品总重量的36%提高至现在的58%。若将此成果在晶牛国内现有的十大生产基地推广使用,则每年可“吃”掉尾矿废渣达到百万吨,不仅能变废为宝,而且可大大减轻环境的污染对国家和社会所形成的压力与挑战。 (晓理 牛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