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前 付航
继受到香港民间组织多方指责,国际玩具工业理事会(ICTI)“关爱”(CARE)程序审核在中国玩具界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
在全球最大的玩具制造基地广东,800多家中国玩具制造商借第23届广州国际玩具及模型展览会发声,指责审核机构和审核员的种种“不端行为”。
“ICTI关爱程序审核,如今很大程度上成为跨国审核机构、审核员变相获取私利的尚方宝剑。”广东省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卓明说。
李卓明透露,由于中国玩具超过80%出口到欧美市场,目前,只有中国工厂被要求必须获得ICTI认可的第三方审核机构的审核,以表明工厂遵守了有关守则,才可以出口到欧美市场。
来自中国玩具协会的一份问卷调研报告显示,ICTI“关爱”程序审核运行至今已经变质,成为ICTI、国际审核工厂向生产企业索取利益的“紧箍咒”。
“我们业界总结出了ICTI‘关爱’程序审核‘七宗罪’。”李卓明说。
这包括审核员将企业假想为对立面、故意找茬意在收取高额费用或谋取私利、标准条文表述不清、侵害商业秘密、故意引导员工作出不利于企业的回答、审核员权力过大得不到监督、审核收费过高等七大“不端”。
中国很多玩具出口企业都受到审核公司或明示或暗示的“利益索取”,但由于担心不能通过审核而都不得不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李卓明说自己“替企业说出了他们不敢说的话。”
以生产动漫衍生玩具为主的荣骏玩具实业公司区域经理林润涛抱怨:“由于ICTI游说国际各大玩具采购商以工厂是否有通过ICTI‘关爱’程序认证作为采购标准,制造商如果通不过审核公司的审核就很难拿到订单。”
香港民间机构对ICTI“一味严厉要求生产企业,而没有监督采购商以合理价格采购商品以确保工厂能够给工人生活工资而不是生存工资”的指责,广东玩具业界几乎“举双手赞成”。
总部位于深圳的华测检测(CTI)公司玩具事业部高级经理刘道亮说:“中国审核认证机构的兴起,将打破欧美机构对出口审核认证的垄断,有助于促进审核认证的公平公正。”
“一个初衷是维护工人权益的‘关爱’程序,却被审核机构打着高尚的名义大赚其钱。”广东省玩具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崔辛湘说,“国际玩具工业理事会必须全面检讨相关标准和审核机构,才能重获业界的认可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