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3月17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企业发展命脉 倚重财务管理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系统科学的财务管理助推企业迅猛发展

  

  财务管理是研究企业的资源和行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的部分。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环境日益复杂,我国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新形势下企业应该加强财务管理。

  

  一、加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出资人管理制度为中心的新型财务制度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代表,管理方式已转为管理国有资本,企业对国有资本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相对以前,国有企业的自主权特别是财务自主权得到了落实,财务管理职能回归企业,为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同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和财务风险的日益加剧也迫切要求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因此,占有国有资本的企业必须转移到以“财务管理导向型”为中心的管理上来,明确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财务与会计有着显著的区别,会计工作是进行财务管理一项最重要的手段。财务管理不是简单的对资金运动的管理而是借助于资金运动的管理实现产权管理,是“价值”与“权利”的结合,有着比会计工作更丰富的内涵。

  

  二、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加强财务管理

  企业经营活动是由企业投资、融资和运营活动组成,它们是财务管理的基础。

  在投资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以实现收益最大化。投资的目的是获得收益,而要想获得收益就必须承担一定风险。无论是企业成立之初的初始投资还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对外投资活动对企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有时甚至会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另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又将使报酬率趋于平均化,企业要想获得较高的投资报酬就必须努力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损失。企业投资的这些新变化,要求我们加强财务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的及时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实现收益最大化。

  经营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以实现现金流量最大化。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经营过程中要实现现金流量最大化,就是要设法加大现金流入量和减少现金流出量。现代企业为避免出现死账、呆账以及纠缠不清的三角债现象,越来越重视货款的回收,只有已经流入企业或有确定把握流入企业的货款才能算作企业实实在在的资产,因而普遍加大了货款回收中的财务管理力度。现金流出方面,对于成本的管理始终是财务管理中的重头戏。

  

  三、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自身变化

  

  从财务管理的地位而言,传统的生产经营型财务管理是财政主管部门的附属物,处于从属地位。其资金的筹措,主要是财政拨款供给其财产处置权及资产结构调整要报上级审批。而资本经营的财务管理,却是自主行使财务管理的职能,处于独立地位,具有理财自主权,并且有充分的资金调控权和资本营运权。

  从财务管理的功能而言,传统生产经营型财务管理只是一种核算型被动式管理功能,是对企业资金、成本、利润的消极管理,并且只通过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衡量经营成果,而资本经营型财务管理是一种经营性主动式管理。

  从财务管理的作用而言,传统生产经营型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只起一个辅助作用,即配合生产供给资金,配合管理核算成本,配合经营调度资金,以加快资金周转。而资本经营型财务管理,在企业发挥的是主导作用,既是企业决策者的高级参谋,又通过一系列科学管理的财务理念、运用各种预测、决策的方法,发挥着运作全部资本,优化资本结构,促进提高资本经营效率的作用。 (比 晟)

  相关链接:

  如何在融资过程中加强“财管”

  融资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以实现成本最小化。融资决策的关键在于匹配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的财务弹性,保持合理的资信等级。在融资过程中应运用资本成本理念,按照保持与公司资产收益风险匹配,维持合理的资信和财务弹性的融资决策和资本管理的基本准则,借助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确定融资类型,设定弹性条款,选择融资时机和地点等。

  随着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和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资产预期收益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外部投资者与企业对经济和金融形式、公司发展的评价和差异日益增大,股票市场又往往对信息反应过速或不实导致企业高估或低估资金成本。

  融资决策的关键在于匹配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的财务弹性,保持合理的资信等级。在融资过程中应运用资本成本理念,按照保持与公司资产收益风险匹配,维持合理的资信和财务弹性的融资决策和资本管理的基本准则,借助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确定融资类型,设定弹性条款,选择融资时机和地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