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3月16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许毅强:
不爱香烟爱烟盒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东 阳

  

  对许毅强的收藏量而言,地上铺的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香烟抽完,烟盒多半被主人随手扔了。然而,在许毅强的眼里,这些烟盒可都是宝贝,如果哪天在街上“邂逅”并得到一个从没见过的烟盒,他可以高兴一整天。

  13年来,许毅强共收藏了一万四千余种不同的烟盒。在专业人士的口中,烟盒被称为“烟标”。在烟标的世界里,他研读人文、钻研历史、细品设计,小小的烟标也被他玩出了历史的厚度和深度。

  

  平生只有两大好

  半为医学半烟标

  

  许毅强是画水镇许宅村金钩人,今年42岁,是老中医院针灸科医生。

  “我这一生有两大爱好,除了本职工作以外,就是收藏烟标了。”许毅强说,对烟标产生兴趣是在十多年前,有一次看到一个很漂亮的烟标,就收藏了起来,从那之后,他就渐渐萌生了兴趣,看到不同的烟标,他都会收藏下来。

  刚开始,对别人的烟标“一见钟情”时,许毅强还不好意思讨要,但最终许毅强心底的收藏兴趣战胜了难为情。随着烟标越积越多,他就将家里的墙壁贴成“烟标”墙。时间久后,烟标已经超出墙壁的“负荷”范围,许毅强就将众多烟标进行了细分,分门别类装到了文件夹中,如今,这些装满烟标的文件夹已有200来个,占据书柜的半壁江山。

  

  亲戚朋友总动员

  不惜高价求烟盒

  

  为了收集各种烟标,许毅强煞费苦心。逢年过节,许毅强必然是低头走路的。为啥?就是看看地上有没有“漏网之鱼”。“过节时,外出的人都回乡,外地的烟也多,所以是收集烟标的有利时机。”许毅强说。

  有时,许毅强也会借工作之便收集烟标。在他的办公室,放着很多空香烟盒。如果看到病人的烟标是自己没见过的,许毅强就会向他们讨要,然后用备着的空香烟盒给病人装香烟。到外地出差时,许毅强也常常会大街小巷地寻找不同的烟标。

  个人的力量毕竟渺小,许毅强能收集到如此多种类的烟标,他的亲戚朋友功不可没。知道许毅强的癖好后,他的亲戚朋友每次到外地去出差,临行前总会到他这里先摸摸底,出差回来时总能给他带回不同的烟标。

  许毅强不是烟民,为了收集烟标,“买椟还珠”的故事虽未曾上演,但他常要花钱买一些“奢侈烟”。有一次,他跟妻子到江苏去旅游,看到有款烟标自己还没有,正想买,但一问香烟的价钱要150元每包,他正犹豫不决的时候,妻子斩钉截铁地说:“买!”

  这些年下来,许毅强在烟标上的投入也有好几万元。“没有家人的支持,我也走不到现在。”许毅强说,现在连他12岁的女儿都经常会帮他收集烟标。

  

  多次赴杭扰标友

  以诚感人换烟标

  

  除了亲朋好友,许毅强另一个收集烟标的渠道就是跟“标友”交换。

  在网上,许毅强认识了全国各地的许多标友,他们常常互通有无,交换烟标。这些标友不做买卖,只做交换,而且交换的原则是同时代烟标互换。

  在许毅强的印象中,最难的就是有次与一位杭州的标友交换“旗鼓”烟标。“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烟标,”许毅强说,他小时候曾看到过这种香烟,几经打听知道杭州的一位标友有这么一款烟标,他就找出自己收藏的二三十个同时代的烟标找标友交换。谁知,这些烟标那位标友都有。于是,交换只能不了了之。

  但许毅强没有死心,每次到杭州,他总要到那位标友家里“骚扰”。几次下来,那位标友被许毅强的诚心打动,给了他一个“旗鼓”烟标。

  

  品牌上写满记忆

  烟标中岁月悠长

  

  翻开许毅强的收藏,各种各样的烟标琳琅满目,十二生肖烟标,“90”、“888”等数字烟标,“齐鲁”、“豫东”等方位烟标,玫瑰、牡丹、茶花等花卉烟标,“1997”等绝版烟标应有尽有。

  当然,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是外国烟标。光是“万宝路”,就有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里面没有一张是重复的。还有美国骆驼、韩国爱喜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烟标让人大开眼界。

  截至目前,许毅强收集有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法国、德国、巴西、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的烟标。

  翻开一个个烟标,许毅强如数家珍:“这是我收集的历史最悠久的‘白猫’牌烟标,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生产的;这是‘芒果’牌香烟,是河南新郑卷烟厂生产的,据说是毛泽东将外宾送给他的一个芒果转送给了新郑卷烟厂的员工,新郑卷烟厂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专门设计生产的;这是《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这是为了纪念香港回归的‘1997’牌香烟……”

  许毅强说,烟标本身就是历史的载体,一枚烟标在手,可从标面上分析出生产年代、历史背景、经济状况、印刷水平、经典故事等等信息。

  为了弄明白烟标上的人物、典故,许毅强常常追根溯源,查阅资料。“收藏烟标增长知识,这是收藏的一大乐趣。”许毅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