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晓姝
宽阔平坦的进村水泥路,一幢幢高大、漂亮的村民新居拔地而起,村民户户装上了电话,家家拥有冰箱、洗衣机,无不显示出这是一个崛起的、依托烤烟产业致富的山区小村——江西省乐安县戴坊镇仲溪村村民的幸福生活。提起如今的好日子,村民一致称赞,那就是村里有个好的“领头雁”——烤烟支书陈华章。
早在1999年,在村里文化程度还算高且有着灵活头脑的陈华章正在深圳打工,却被戴坊镇党委硬生生地“请”了回来,任命他担任仲溪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仲溪村村民除了经营几亩薄田外,别无长物,村集体负债30多万元。带着领导的重托、村民的期望,陈华章面对村中的困境痛下决心,一定要改变村里的贫穷面貌,使父老乡亲尽快脱贫,让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
思路决定出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召开了村委班子及村里全体党员大会,会上制定了“取信于民、艰苦创业、带头致富”的工作思路,同时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分析村里的现状,在村中的田间地头、南山北岭转动谋划,寻找发展之路。当时正逢县委、政府发出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广烤烟生产,促农民增收”的号召,他结合本村的气候、土壤条件特点决定走“烤烟兴村富民”之路。可曾受过烤烟种植失败创伤的村民,根本没有人愿意拿钱赌在烤烟生产上。为让村民摆脱阴影,他组织村干部和部分党员带头试种,自己则率先垂范栽种了6亩烤烟。他集中精力、劳力进行管理,不时向县、镇的烟技员学习请教。烤烟的长势、施肥的品种及数量、天气变化的影响他都一一记录下来,尽量积累经验,掌握烤烟生产的第一手资料。还自费订阅《烟草简报》、《烟草科技》等报纸杂志。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的6亩烟叶大获丰收,细细一算,一亩烤烟年收入竟然相当于8亩水稻的年收入,村委其他的党员干部烤烟收入也同样可观,这使他更加坚定走“烤烟兴村富民”之路的决心。
面对第二年的全村108户村民加入到种烟行列,他要求村里的党员干部像他一样,人人都成为宣传员、组织员、帮扶员、烟技员,采用片区负责制,明确责任人,做好各片区烤烟生产各个环节管理的技术宣传及帮扶指导。特别是在烤烟时,他和村党员干部更是日夜不离地巡逻在各片区的烤房边,帮助村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让村里的烤烟产业不断壮大,他经常组织村里的骨干到外地学习,引进了配方施肥、喷洒抑芽等烟叶生产新技术,同时,制定出“烤烟栽种集中连片”的措施,让全村烟叶集中栽种在某几个区域,这样既便于排灌,又便于村民互相学习,更便于统一杀虫管理。并在村中兴建了50多座双炉热风循环烤房,这样既减少了劳力,又保证了烟叶质量。该村一跃成为乐安第一个产烟千担村,全村80%以上的村民都参与发展烤烟生产,每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多万元,创税20多万元,村民逐渐富裕起来,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群众种烟积极性空前高涨,村民也由衷地说:“支书为我们选准了致富路。”
在村中的烤烟生产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陈华章不忘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进村的泥泞路严重制约了本村经济的发展,他在刚刚好转的村集体经济中挤出资金18万元的情况下,又通过跑资金、争项目,让村民不出一分钱便把4公里长的进村路修成水泥路,还把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全部引进了村,同时,在村中兴建了休闲场所、文化活动中心,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得以完善。
如今的仲溪村处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贫穷面貌彻底改变了,文明之风扑面而来。付出总是有回报的,陈华章也先后荣获“省优秀农村基层干部”、抚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支部书记”、“农林水系统‘十大’榜样”等称号,去年,他再次当选全县“十佳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