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战略牵引是把握企业发展方向的罗盘,流程驱动是将企业战略层层贯彻落实的纽带,那么IT就是确保战略牵引和流程驱动实现的重要保障与基础平台,这也是保险行业信息技术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IT的推动下,组织集成、人员集成、信息集成的集约化管理模式,正将太保集团带入“管理集中”的新层次。
□郝智伟
在陆家嘴金融城,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的8楼,信息技术中心的员工们正面对电脑,异常忙碌。而作为部门负责人的CIO黄雪英亦是如此,因为她不仅要统筹旗下多个大型公司的IT运营,还要顾及遍布全国的5700多个分支机构在IT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游走于各种会议和考察之间,即便是周末,也难得清闲。
不过,她和团队的辛苦没有白费。两年之间,黄雪英率领IT团队,完成了数据集中与核心业务系统再造,客户管理与业务支持系统整合等等工作。正是借助于信息化平台的有力支持,2009年,太保集团保费收入达963.4亿元,同比增长27.2%,而到了2010年,仅前6个月,保费收入便达到760.66亿元,同比激增50.2%。为全国4700万个人客户和285万机构客户提供保险服务。
从分散到集约
2000年以后,国内保险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太保集团与国内多数保险企业一样,专注于业务扩张,采取了分散式的运营模式,核保、核赔、客户服务、财务、IT支持、人力资源管理等支持性的后台职能分散在分公司。然而,随着规模的不断膨胀,分散式的内部运作模式及快速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给太保集团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黄雪英率领IT团队,促进太保的业务实现了战略转型。那时,像95500这样的一线电话客服平台,分散在各地的分公司,无法避免稳定性差、紧急情况应对能力差的问题。产、寿险各分公司独立话务平台均没有备份系统,缺乏冗余。一旦某地因为发生自然灾害,导致报案量激增,就会使得分公司话务平台无法接入,可能造成太保的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而与上述平台对接的运作模式也不能做到标准化。例如在产险方面,需要查勘员实地勘察,以确认保险损失。各地的分公司之间采用了不同的查勘员调度模式,这些模式与直接调度相比,要么造成效率降低,人员增加,要么造成无法对查勘员监督考核,产生道德风险的隐患。
不仅如此,这种分散式的运作模式,还导致办公职场、设备的重复投入,人员工作负荷程度不高、设备闲置率高,最后演变成投入越多,效率越低,阻碍保险企业运营中规模经济效益的产生。
由此,太保集团高层认识到,作为业务种类繁多、覆盖地域辽阔、客户数量庞大的综合性保险集团,要实现高效运作,必须有能力实行集约化管理。而信息技术既是突破口,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只有信息技术才能使各种集约化管理的手段与工具得到有效的运用。
太保将客服和各类数据进行集中,实现资源统一调度、共享,充分发挥系统集中管理优势。一方面,在客服领域,集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灵活的处理方法,利用系统区域电话转移的功能实现灾难备份,减小地区性灾难(电力故障、地震、海啸等)的影响,保障为客户提供不中断的服务。另一方面,从维护角度,只需配备一套系统维护团队,并将团队人数从原来的76人减少到目前的15人,最大化地减少了人员重复投入,节省维护成本,实现快速响应,提高解决效率。而像寿险公司这样,从38个省级客服中心集中到3个区域中心,夜间值班就仅由一个中心承担,也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
目前,太保产险的核心业务处理已经完全集中到总公司层面,寿险系统的集中也已经完成大半。在IT的推动下,组织集成、人员集成、信息集成的集约化管理模式,正将太保集团带入“管理集中”的新层次。
以客户为导向
“当然,仅仅有‘管理集中’还不够,从本质上说,保险的核心是为客户提供保障性服务,因此,还需要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延伸’。”黄雪英这样告诉记者。显而易见,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定要先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而数据挖掘无疑是一条绝佳途径。
随着数据大集中的不断深化,太保集团已经握有数亿条各类数据,拥有分析客户行为的殷实基础。在此基础上,IT部门通过建立企业级的数据仓库平台和分析模型,令业务数据更直接地展示出不同客户的产品偏好、支付能力、信用状况等关键指标,为客户细分、精准营销、差异化服务提供了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将这些关键的信息,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及时分享给一线的销售人员,让他们接触客户时,能够提供更加贴切的服务。
此前,太保集团曾在某大型城市做过试点,按照数据挖掘的提示,将数十万客户划分为不同的客户群,按照客户群的不同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客户策略,将产品与不同客户群对接,开展“匹配化”的营销活动,将更具购买潜力的客户名单提交给营销员,进行精准营销。如此一来,不仅为客户提供了称心的保险产品,增加了太保平台对客户的黏性,而且还将营销的成功率大幅提高了2~3倍。
2010年中,太保新改版的门户网站上线,成为集销售支持、客户服务、形象展示为一体的第二代保险电子商务网站。在这里,客户享受“一站式”自助服务——从投保、核保、支付、生成电子保单,全流程电子化,同时整个过程可与电话客服相衔接,确保客户使用的便捷。
未来,这样的电子商务模式还将从互联网延伸到移动互联网,同时将理赔环节装入其中,让客户随时了解理赔过程,用透明化的信息,打消客户对保险理赔的不信任。如今,“以客户为导向”已经成为太保战略转型的行动纲领。“IT无疑是支持这一战略的排头兵。”黄雪英对此信心十足。
【管理心得】
变革首步
流程梳理和标准化改造
按照黄雪英的想法,要完成战略转变,首要的任务便是进行流程梳理和标准化改造。在她的大力推动下,在建设全国统一的客服理赔调度技术平台的同时,太保开始统一客服及理赔查勘业务流程,实现95500直接调度查勘员,并优化全国通赔流程。使得占产险七成比重的车险理赔查勘可以自动化运作流转,通过实时的任务提醒、任务状态变化等,令通赔流程的各个环节能实时查到任务,每个环节的处理时效。对未按时完成的任务,可以发督促工单。借助这些管理手段,提高理赔案件的服务效率,减少调度人员的投入,降低赔案管理不善等所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