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CEO进入2011年后都需要做出一些重大的决策──尤其是如何提振销售的决策。不过有一些CEO面临的问题会更严重。2011年面临重大具体挑战的有如下CEO:
卡罗尔·巴茨——雅虎
巴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要让雅虎的翻身仗取得更迅速的进展。
她于2009年初加入这家身陷困境的互联网公司,很快就与微软(Microsoft)达成了一桩搜索交易,同时削减成本。然而雅虎增加广告收入依然十分艰难,尤其是在最重头的北美地区。
10月,雅虎宣布又一个季度收入增长缓慢。投资者和分析人士担心面对谷歌(Google)和Facebook等竞争对手严酷竞争的雅虎还能有多大的扩张前景。
12月,雅虎宣布将裁员约600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4%。同时,知情人士说,美国在线(AOL Inc.)不久前聘请财务顾问考察多种战略选择,包括可能与雅虎合作。
威廉姆·维尔登——强生
2011年,维尔登要想保住自己由来已久的威名,就必须重振强生无可指摘的公司责任形像。
强生因生产方面的问题引发一系列召回事件,还有一起未决的联邦刑事调查正由美国司法部处理。强生规模最大的召回事件涉及儿童用泰诺(Tylenol)感冒药和其他非处方药品,这起事件导致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华盛顿堡的一家工厂暂时关闭。此前强生公司说,估计单这起召回事件就可能导致公司2010年销售损失6亿美元。
维尔登8月宣布生产重组措施时说,使用我们产品的消费者是我们首先应当放在心上的,而我们却让他们失望了。
维尔登创建了一只遍及全公司的质量队伍,并对工厂进行升级。他还于近期任命了一位新的消费者事务负责人,并指定一名副董事长监督这位新提拔的管理人员。
一些投资者活动人士怀疑维尔登的矫枉之举力度是否足够。美国劳工联盟组织Change to Win投资部门的执行总经理威廉·帕特森(William Patterson)说,维尔登未能处理好有关产品安全方面的声誉风险。Change to Win的工会养老基金持有大约1350万股强生股票,占强生普通流通股的1%不到。
塞尔乔·马尔基翁内——克莱斯勒
2011年,克莱斯勒与菲亚特携手合作能发挥多大力量,这一点将接受考验。
马尔基翁内需要让消费者相信,克莱斯勒新的改良设计的吸引力和质量都足以让克莱斯勒加速转型。
这家汽车厂商取得了进展,但速度不如同在底特律的几家老乡兼对手。去年第三季度,福特(Ford)宣布实现利润17亿美元,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利润20亿美元,后者还于11月重新上市。
而与此同时,克莱斯勒第三季度净亏损8400万美元。
不久前,马尔基翁内说克莱斯勒2011年必须实现此前预测的平衡净利润。他同时也是菲亚特公司的CEO。他还说,如果克莱斯勒今年重返股市,菲亚特可能将所持克莱斯勒股份的比例从20%提高到50%以上。
作为推动销售的举措之一,克莱斯勒对17款车进行了升级或重新设计。
晨星公司(Morningstar)汽车业股票分析师大卫·威斯顿(David Whiston)说,马尔基翁内已经证明了许多批评人士的看法都是错的。但威斯顿说,他希望克莱斯勒能先有一两年拿出利润强劲的业绩,然后再重新上市。
克莱斯勒的一些董事会成员也对他迄今为止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在克莱斯勒发布的一份声明中,独立董事沃尔夫(Stephen M. Wolf)说,马尔基翁内规划出了清楚简明的战略方向并贯彻实施。
安东尼奥·佩雷斯——柯达
2005年,佩雷斯从柯达的二把手跃居CEO之位,当时人们期待这位前惠普(Hewlett-Packard Co.)高管能帮助这家胶卷巨头向专注于数码技术的公司转型。
他仍在继续这一转型过程。在进行重组以及试图构建新业务的过程中,柯达自2004年以来只有一年实现了全年赢利,那就是2007年。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分析师克里斯·惠特摩尔(Chris Whitmore)说,佩雷斯过去5年的财务目标大多数都没有实现。他的战略没有起到效果。
柯达股票自佩雷斯上任CEO以来重挫了约80%。
柯达的一些董事说他们对这位CEO有不同看法。独立主持董事里克?布拉多克(Rick Braddock)说,佩雷斯是领导柯达历史性转型的合适人选。
(华尔街日报)
【CEO语录】
◆读多少书都没有在社会上折腾学得多学得透,在一个很好的工作单位上干得很久会把自己的创新能力磨平的人都是在没有退路时才会集中生智,而之后则是能力的提升和智慧的获得。社会和人都是一个黑洞,只有深钻进去才知道其奥妙在哪里。
——优米网CEO王利芬说,要钻进社会才能提升能力和智慧
◆做任何事情思路清楚最重要,所谓逻辑其实是三点:1、层次: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要把儿子辈孙子辈混做一处相提并论。2、主次:哪些是主哪些是辅,不要平均用力。先后:分清楚谁先谁后,谁因谁果,做事的次序往往决定成败。
——拉卡拉CEO孙陶然说做事情的逻辑
◆这个世界没几个人能让我们完全不疑,关键要确定在组织的某一时刻某一岗位需要的是哪一方面特质,并寻找符合这个特质的人,至于该人的其他特质,是需要我们包容并可以刻意压制的。
——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邵晓峰谈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