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丰田公司本部学习归来的皖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矿开拓一班班长李玉华,眼下可成了全矿干部员工学习的“金牌班长”。
春节期间,笔者来到他所在的开拓一班和员工进行座谈,通过“亲密接触”者的视角,解读这位“金牌班长”管理秘籍如何与众不同。
组长李仁强:他喜欢“牛角尖”。煤矿一线的兵头将尾,给人的印象是高大魁梧,说话声如钟,走路行如风。可是咱们的班长身材稍显单薄,待人接物还有点腼腆。如果不介绍,还会把他当成刚毕业的学生呢。不过可不能以貌取人,李班长抓管理从来都是“严细”当头。他把管理制度考核细则,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一次,他发现一名员工在开小绞车时,没有发出信号就拉车,立即对这名员工进行批评处罚。这名员工说:“我这是为了提升效率,又没出事故。你为什么还罚我?”李班长指出:“一千次违章都可能不出事,出事一定是违章。今天罚你,是让你规范操作,保证工作上不出事故。”2010年6月底,在检查质量时,他发现迎头有500毫米的空顶,要求停工整顿。组长蒋经章对他解释:“我们一班进尺2米,就能达到120米的上纲奖了。全班要停下修整,1万元的‘锋速奖’不就泡汤啦?”李班长认真地说:“有隐患的进尺咱都不能要,带血钱咱更不能拿,要骂骂我!”
员工黄河:他把自己当做一名学生。李班长认为生产现场是最好的老师,队伍拉到哪里,他都要提前去“学习”,看看出货系统是不是顺畅?绞车有多少台?巷道有多少弯度?根据要求做好系统优化。别人月进80米的出货系统,经过他优化后,月进突破160米。员工安全思想不牢,操作水平不高,出事故就会再所难免。所以,李班长总把强化安全思想教育和增强质量达标意识放到首位来抓。开展“手指口述”考核,员工人人是精兵强将,施工标准高,没有返工现象,进尺自然节节高了。班里的小张,干活毛手毛脚,打眼速度不及常人的一半。李玉华与他结对子,还送给小张打眼书籍,嘱咐小张班后认真学习;小张有不懂,他不厌其烦地讲解;干活时,他把小张喊到自己身边,除交给他一些操作技能外,还结合现场实际,教他做好个人防护。经过李玉华一段时间的细心帮扶,如今,小张已成为全矿的“打眼状元”,这次3212工作面过断层打眼,矿领导点名让小张打头阵。
员工朱克永:他就是一头“牛”。李班长每天吃住在矿上,井下有事,他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就是一天下两个井,也没听过李玉华喊累。他的手掌上结着一层厚厚的老茧,是他带头干的最好证明。他总把迎头的工作,时刻在心上、扛在肩上、说在嘴上。一次打连勤,我看时间不早了,安监员也不在,就对李玉华说:“这是最后一茬炮,就不用再打锚杆支护了,赶快出货吧,晚上还要上夜班呢。”李玉华听了,严肃批评了小朱:“那决不行,锚杆不但要打,而且还要打牢固。工程收尾更要按规程来,不能图一时省事,留下隐患。”看李班长拿起工具架支护,大家也跟着忙碌起来了。
部长吴中米:他是亲情管理的典范。开拓一班有67名员工,在李玉华的眼里,他们是亲兄弟。他通过“亲情式”的管理,拉近与工人的距离,使开拓一班上下心连心。一次跟班中,他看到小黄在工作中神情恍惚,险些酿成事故。小黄平时工作认真负责,如此马虎,事出必有因。李班长就耐心和小黄谈心,了解违章原因,原来小黄因其爱人生病住院花销大,经济出现困难,所以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李班长向班里同志说明小黄的困难后,在全班干部员工中开展献爱心捐款活动。部党支部得知此事后,也向党员干部发出倡议,共为小黄筹集到6000余元。人心都是肉长的。李玉华班长用火一样的热情对待员工,员工也用用心工作来回报他。李玉华所在班组每季度的合理化建议,在全部始终名列前茅;出勤率在全矿生产一线也是数的着的;连续十个月破120米,创造了集团公司进尺奇迹,我认为是真情管理的结果。在用情管理方面,我这个部长也要向他学习。
(李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