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1月3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东芝归来 手握“三张底牌”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专家:“东山再起”需更多努力

  □ 宋佳楠

  

  因“竖线门”事件渐渐远离媒体视野的东芝终于回来了。这一次,东芝不仅在CES展上高调展示了酝酿已久的裸眼3D技术,还在中国与国内电视厂商TCL形成战略同盟,组建了东芝视频公司。只欠市场“东风”的东芝彩电,能否凭借上述底牌在中国彩电市场上“东山再起”呢?在竞争逐渐白热化的中外彩电市场,东芝将拿出怎样的底牌与其他彩电厂商一争高下?

  

  产品牌

  裸眼技术抢夺3D先机

  

  2011年的CES展,东芝展台格外引人注意,其“镇台之宝”为代表着未来3D产业发展趋势的裸眼3D笔记本和大尺寸裸眼3D液晶电视——观众无需佩戴特殊眼镜,便可观看到立体图像。

  对于“裸眼3D”这一名词,相信多数人不会陌生,因为在去年各家3D电视大量量产之时,裸眼3D技术的普及便成为每个采访电视企业的记者必问的一项内容。与去年情形不同,东芝的裸眼3D技术不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并于去年12月22日正式在日本发售。目前东芝发售的裸眼3D电视尺寸主要为12英寸和20英寸,东芝方面表示将在今年4月份推出4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裸眼3D电视。这是否意味着裸眼3D时代会提前到来?

  当记者就此问题向业内人士征询意见时,绝大多数人认为2011年普及裸眼3D电视并不现实,一是成本控制难以把握,二是裸眼技术仍有待改善,至少在中国,消费者对3D电视的接受仍然需要一个缓慢的推进过程。加之东芝大尺寸裸眼3D电视并不会将中国选为首发阵地,因此,这张底牌更多注重精神层面的影响力。

  

  同盟牌

  与TCL重续前缘

  

  2010年10月,东芝与TCL在广东惠州成立了东芝视频产品有限公司,旨在帮助东芝彩电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为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东芝视频采取本土化运营管理方式,由原TCL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渠道发展中心总经理、服务总监李建新担任合资公司的总经理。据李建新表示,东芝电视的生产以后将由大连和惠州两个生产基地完成,由TCL负责一部分电视的代工,由东芝提供电视的原始设计和技术。

  东芝看重TCL的并不是初级的代工能力,而是TCL在中国各级市场丰富的运营经验和较为完备的渠道建设能力。东芝在发布2011年东芝彩电在中国的战略目标时表示,希望能将原本1%的市场份额提升至5%以上,销量达到100万台。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仅靠东芝自己明显有些吃力。

  当然,从TCL的角度来看,携手东芝也是一件“双赢”的好事。正如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郝亚斌所言,“从白电到黑电,TCL与东芝已经在信任度、合作方式、技术与营销交流等方面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次双方再度合作不仅将使东芝更加贴近中国市场,也将会进一步确立TCL在全球平板电视市场的领先优势。”一方面TCL急切地想“走出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名牌,而东芝也想“走进来”,在潜力无限的中国市场分一杯羹。因此成就了双方的二度合作。

  

  市场牌

  贴近中国消费者需求

  

  在东芝发布2011年中国彩电市场战略目标之前,东芝最先进的产品并不会首先进入中国市场。通过合资公司的信息传递,东芝才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及重要性所在,并最终确定了2011年发力中国市场的战略部署。

  据李建新介绍,东芝今年将在中国市场主推9个系列的24款产品,其中有10款LCD液晶电视和14款LED液晶电视,其中一款支持3D影像播放并具备2D-3D功能的旗舰机型将在中国上市,这也是该款产品首次在日本以外的地区发售。

  东芝并不希望其产品固定在低端或者高端的某一个节点上,而是希望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产品。在新一轮的家电下乡招标中,东芝有14款彩电产品中标,东芝表示将针对中国农村市场的特点生产出适合三四级市场的高性价比产品,而不会仅仅追求高技术指数。

  与目前国内国外轰轰烈烈的“智能”势头相比,东芝的战略还是略显乏力。消费者能否在短期内转变对东芝彩电的消极态度也是一个未知数。现在看来,东芝想要“东山再起”需更多努力,仅仅依靠上述底牌是远远不够的。

  链接

  早在2005年,日本东芝曾与TCL合资成立了家电制造公司,主要生产、销售提供给中国国内市场的东芝品牌以及TCL品牌的中高档电冰箱、洗衣机,并且生产供给亚洲和欧洲的东芝品牌电冰箱、洗衣机。三年后,以东芝收购其与TCL集团在华组建的合资家电制造公司剩余的10%股份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