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9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国(国际)实友会年会提出 商会要从人脉交换转向价值共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1 1.jpg

本报讯 (记者 李凤发) 1116日,在长沙吉美大酒店内,中国(国际)实友会重启年会的舞台上,一场关于“资本如何真正赋能产业”的思想实验正在上演。这不仅是一方商界资源在经历阶段性停滞后重启整合的标志性事件,更展现了当前商业环境下社群对资源链接方式的深度思考。

“我们正在从简单的‘人脉交换’转向‘价值共创’。”实友会会长李超君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当下的数字经济时代要求商会角色发生根本转变。在她看来,商会不应仅是联谊平台,更应成为会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参谋部”。

李超君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在产业与金融加速融合的当下,中小企业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本身,而是驾驭资本的能力。为此,实友会计划构建包括产业研究中心、数字诊断工具在内的赋能体系,帮助会员企业在资本浪潮中“既不错失机遇,也不迷失方向”。

会场内,创始会长石岩的分享引发了更深层次的共鸣。他回顾实友会发展历程时,没有过多渲染成功故事,反而坦诚剖析了早期探索中的教训。“资源对接如果不能形成价值闭环,所谓的‘人脉’终将沦为通讯录里的数字。”石岩认为,新型商会必须建立“价值过滤器”,确保每个合作都能产生真实效益。

这场年会最值得关注的创新,是打破了传统商会“大佬演讲、听众鼓掌”的模式。在分会长高峰论坛上,来自不同地区的代表展开了近乎“激烈”的讨论。一位制造业分会长直言:“资本赋能不能只谈融资便利,更要解决技术升级的实际痛点。”另一位科创领域代表则呼吁建立“产业需求清单”,让资本对接更具针对性。

授牌仪式也被赋予了新内涵。新上任的分会长们接过的不仅是标牌,更是一份“军令状”。按照新规,各分会需要按季度提交赋能成果报告,确保资源对接不流于形式。

观察人士认为,此次实友会的重启,折射出中国商界组织正在经历的深层变革。当简单的资源对接不再构成核心竞争力,如何构建可持续的价值创造体系,成为所有商业社群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