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通讯员 王五洲)“现在下班一脚踏出澡堂,另一脚就跨进了夜校课堂,太方便了!”“是啊!走出课堂、换好工装,就直接走到工作岗位上。”11月6日,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结束了一天工作的川煤集团唐家河煤矿职工们一边议论一边汇聚到一个充满活力与求知欲的港湾——“职工夜校”。
该矿在工业广场一隅的老职工食堂上千平方米的空间,通过安设隔墙、粉刷墙壁,安装教学设施、实操机电设备,更新完善为职工夜校与实操基地、赵爱民创新工作室、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集“学练创研”于一体。一座老食堂顿时变成职工们放松身心、探索兴趣、滋养心灵的“文化充电站”。
每天晚上六点半至九点,这里人气爆棚。有专心致志听讲学习理论知识的,有开展高压电工、低压电工、心肺复苏、煤矿电气、瓦斯检查等科目实操演练的,有攻关小组围绕课题展开辩论的。上班辛勤耕耘,夜晚“文”采飞扬、“艺”彩纷呈,一场集学习成长、技术创新、创新创效、社交互动于一体的“学练创研”旅程,正为矿区职工群体打开无限的可能。
初冬的夜晚,寒风萧瑟。夜校课堂上,暖意融融。“我们在夜校可以学到很多业务知识,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真正做到了‘补钙壮骨’。”该矿通防队职工胥小虎说。职工夜校已成为唐矿职工武装头脑、解惑释疑、凝聚发展共识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