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R&D投入 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赵方胤

全球经济竞争加剧,产业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转向技术创新,R&D(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是关键支撑。我国研发经费从2014年的1.3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3.3万亿元,年均增长12%,但投入扩张是否同步提升产业竞争力,仍需通过实证研究厘清。本文剖析R&D投入影响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机制,检验其实际效应并提出优化建议,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一、R&D投入影响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机制

(一)技术突破与产品升级路径

R&D投入通过推动知识存量增长与技术创新,直接驱动产业竞争力提升。企业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从“低附加值制造”向“高附加值创造”的转型。华为年均超千亿元的R&D投入使其在5G通信技术领域形成全球领先优势,比亚迪通过聚焦电池与芯片技术研发跃升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均印证了这一路径的有效性。相关研究表明,制造业R&D投入的增加能显著推动实际产出增长,这种增长源于技术创新带来的产品性能优化与附加值提升。

(二)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路径

研发活动不仅能创造新技术,还能改进生产工艺与流程,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宁德时代通过研发CTP电池技术,将电池包体积利用率从55%提升至72%,在显著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巩固了市场领先地位。工业集聚与R&D投入的协同作用更能放大这一效应——集聚区内企业通过共享研发资源与技术成果,缩短技术迭代周期,进一步降低创新成本与生产能耗,形成效率驱动的竞争力提升闭环。

(三)价值链攀升与生态构建路径

长期R&D投入有助于产业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构建自主创新生态。我国“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在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61.6%,正是研发投入推动产业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典型例证。但这一效应存在非线性特征,实证研究显示R&D投入与制造业价值链地位呈倒“U”形关系,需通过合理配置资源确保投入效率。

二、基于统计数据的实证检验

(一)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借鉴现有实证研究框架,选取制造业细分行业为研究对象,以出口复杂度指数衡量产业竞争力(被解释变量),以研发投入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衡量R&D投入强度(核心解释变量),同时纳入行业规模、研发人力资本等控制变量。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官网,覆盖20082023年的连续观测值,确保样本的代表性与连续性。

(二)实证结果分析

采用系统GMM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实证结果显示:R&D投入在1%的显著水平下对产业竞争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研发投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出口复杂度指数平均上升0.29个百分点,验证了研发投入对价值链攀升的推动效应。从行业异质性来看,高技术制造业的回归系数(0.41)显著高于传统制造业(0.18),表明技术密集型产业更能释放研发投入的竞争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R&D投入平方项的系数在5%显著水平下为负,证实了倒“U”形关系的存在。当前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仍处于曲线拐点左侧,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2.55%,尚未达到边际效应递减的临界值,持续加大投入仍具备政策合理性。

三、R&D投入与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现存问题

(一)投入结构失衡与效率不足

我国研发投入存在“重规模、轻结构”的问题,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不足15%,而核心技术领域投入缺口显著,高端芯片、航空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进口依赖度超70%。同时,研发成果转化效率偏低,高校与科研院所专利转化率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平均水平,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的梗阻。

(二)协同机制缺失与资源分散

产业链协同创新不足制约了研发投入的聚合效应,重点产业链本地配套率仅为60%,低于发达国家90%的水平。区域发展失衡进一步加剧了资源浪费,中部地区产业技术成果本地转化率仅35%,研发资源难以形成空间集聚优势。此外,外资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过度依赖外资的创新模式难以支撑产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四、R&D投入助力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优化路径

(一)优化研发投入结构

聚焦高端芯片等“卡脖子”领域,设立专项基金引导资本精准投入;通过税收减免、研发信用贷等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研发;向中西部倾斜资源,平衡区域与行业研发布局。

(二)完善研发成果转化机制

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推行订单式研发;以“链主”企业为核心搭建协同平台,攻克共性技术;建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成果高效转化。

五、结论

本研究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家20082023年统计数据,系统探究R&D投入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本研究先梳理技术突破与产品升级、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价值链攀升与生态构建三条理论作用路径,再通过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发现R&D投入显著正向促进产业竞争力,且高技术制造业的效应更强,二者呈倒“U”形关系,当前我国仍处于边际效益递增阶段。同时,本研究指出投入结构失衡、协同不足等问题,提出优化研发投入结构、完善研发成果转化机制等建议,为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创新引领、提升全球竞争力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作者单位:青岛市即墨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