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赵猛猛
“集中供液系统通讯中断,如何快速定位故障?”在安徽孙疃矿实训基地,工匠大师苏浩以刚解决的现场难题为例,为职工上了一堂生动的PLC控制实操课。如今,由许宾、苏浩、李耕俊等工匠主导的“移动课堂”,以“从故障中来、到实训中去”的鲜明特色,成为该矿人才培养的新常态。
需求为导向 培训精准化
“不搞纸上谈兵,只解现场难题”,是该矿工匠团队的培训准则。培训内容精准对接一线“需求清单”,内容直击岗位技能痛点与安全薄弱环节,实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针对转岗人员电气知识薄弱等问题,工匠许宾系统地讲授了《电气基础知识》,并在实训基地模拟井下环境,深度解析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等关键安全规程,让学员吃透操作要领。工匠刘安全的课程从万用表、兆欧表的规范使用入手,延伸至典型故障处理,覆盖日常作业与应急处置全流程。
故障即教材 现场变课堂
“刚刚处理的故障,就是最好的教案。”该矿工匠团队坚持将最新故障案例快速转化为培训内容,让职工在复盘中学经验、提技能。
苏浩在排除“集中供液系统通讯故障”后,第一时间梳理排查过程与解决方案,形成教学案例,并细致地讲解PLC通讯线路维护要点与操作规范;吴海则以“单轨吊无法启动”实际问题为原型,开发出“电压调节器更换与故障判断”实操课,通过还原排查步骤、演示关键操作,让职工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
微课破难题 竞赛促提升
针对矿井倒班作业、时间碎片化等特点,工匠团队创新“微课+竞赛”双轨模式,打破培训的时空限制。
许宾精心录制了《带式输送机保护安装及试验要求》系列微课,职工可利用班前会、休息间隙随时学。李耕俊团队常态化举办传感器调校技能竞赛,以比促学、以赛促练,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据悉,该工匠团队已累计开展专项培训近百场,培养技术骨干200余人次。他们的“移动课堂”,正为孙疃煤矿安全发展与提质增效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