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6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改革赋能创新 转型引领未来——华塑股份创新发展蝶变之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本报通讯员 张洋洋

近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产业升级浪潮,华塑股份以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为契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体制机制改革、技术研发突破、产业结构升级、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多点发力,实现了从传统氯碱化工向高端新材料企业的转型布局,书写出国企创新发展的精彩篇章。

改革破冰

激活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作为国务院国有企业“双百企业”、安徽省首批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试点企业,华塑股份将体制机制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该公司率先在国内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行班子成员契约化管理,打破传统国企管理壁垒,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20211126日,华塑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淮北矿业集团旗下第二家主板上市公司,标志着公司在资产证券化、治理现代化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为创新发展注入资本动能。

五年来,该公司持续优化治理结构,聚焦“五突破一加强”改革主线,将创新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全员创新创造活力。一系列改革举措让企业焕发勃勃生机,先后获评国务院国资委“A级双百企业”“双百企业标杆”等荣誉,成为国企改革的典范样本。

科技攻坚

构筑核心技术创新高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华塑股份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超6亿元,2023年跻身安徽省研发投入百强企业。20222024年间,公司本部累计授权专利141件,其中发明专利32件,实用新型专利109件;无为华塑矿业获22项授权专利,形成覆盖生产工艺、环保技术、产品研发的完整专利矩阵。

在关键技术领域,该公司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年产6万吨三氯氢硅项目成功产出优等品;年产12万吨可降解新材料PBAT合格产品正式下线;年产两万吨电子级盐酸及6万吨电子级烧碱项目开工建设;年产5万吨纳米碳酸钙项目启动建设……

该公司通过与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十余所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三支省级产业创新团队,在氯碱化工、新材料合成等领域攻克多项技术瓶颈,获批安徽省氯碱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

产业升级

精准发力新质生产力赛道

面对产业变革趋势,华塑股份前瞻性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践行“12345”发展思路,即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锚定建设“一流管理、一流效益”新材料上市公司的目标,紧扣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方向,着力推进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增链,全力打造平安、美丽、高效、活力、和谐的百亿企业,确立“氯碱化工+新材料”双轮驱动格局,重点布局可降解新材料、电子新材料、钙基新材料战略方向。依托“煤—电—氯碱化工—‘三废’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品向高附加值、高端化转型。

在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该公司累计注册“淮亭”“淮溪”“徽塑安”等12个产品商标,覆盖PVC、烧碱、PBAT等核心产品,构建起完善的品牌保护体系。产品广泛应用于建材、电子、医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凭借“质量至上,服务一流”的理念赢得客户广泛认可。

绿色转型

深入践行可持续发展使命

作为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园区,华塑股份始终将绿色发展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践行“绿色化工成就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该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实现烧碱、PVC单位能耗达到安徽省能效先进水平,获评“省级绿色工厂”。无为华塑矿区完成生态修复验收,获评“省级绿色矿山”。

在节能减排领域,该公司强化环保设施升级,构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体系,实现工业固废、废水、废气的全面回收利用。该公司积极布局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国企力量。

五年耕耘,硕果累累。华塑股份凭借改革创新的勇气、技术攻坚的毅力、产业升级的魄力,先后斩获“安徽省十大创新企业”“安徽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站在“十五五”新的发展起点,华塑股份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高端新材料领域布局,向着循环经济化工示范企业目标奋勇前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升级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