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党建引领下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的协同构建与效能转化研究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贾学义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核心在于将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各环节,实现党建与治理体系的协同共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党建引领企业治理指明方向。现代企业治理体系以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强调决策科学、监督有效、权责明晰,而党建引领通过政治引领、组织保障、价值凝聚,为治理体系注入独特优势,其协同构建与效能转化是破解企业治理痛点、提升治理能力的关键命题。

一、协同构建的逻辑基础

(一)理论依据:制度互补与功能适配

从制度互补理论看,党建制度与公司治理制度并非冲突关系,而是互补共生。党组织的监督功能可弥补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内部人控制缺陷——通过党委前置研究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强化决策的合规性与长远性;其组织功能能破解利益相关者协调难题,以党管干部原则优化管理层选拔,以党支部建设凝聚员工共识,实现治理主体间的利益整合。从功能适配性看,党建的政治引领对应治理的方向把控,组织保障对应治理的执行落地,价值引领对应治理的文化支撑,三者形成功能闭环。

(二)现实需求:治理痛点的破解路径

当前部分企业治理存在决策短视化、监督弱化、利益协调失衡等问题。党建引领为破解这些痛点提供制度保障:其一,通过党委对战略规划的把关,避免股东短期利益对企业长期发展的侵蚀;其二,依托纪检监察与监事会的协同监督,构建党内监督+治理监督双重防线,强化对管理层的约束;其三,以职工代表大会为载体,将员工利益纳入治理决策,平衡多元利益主体诉求,提升治理的包容性与稳定性。

二、协同构建的核心维度

(一)治理结构协同:党组织的嵌入式整合

将党组织嵌入三会一层治理结构,需实现制度层面的有机融合而非形式叠加。其一,在章程中明确党委职责边界,界定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如重大投资、人事任免),确保党委把方向不越位、管大局不缺位;其二,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委班子成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董事会、经理层中的党员领导干部进入党委班子,实现治理决策与党建引领的人员协同;其三,建立党委与三会一层的沟通协调机制,如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确保治理决策与党建要求同频共振。

(二)治理机制协同:决策监督执行的联动

在决策机制上,构建党委前置研究董事会决策经理层执行的三级决策链条,党委从政治合规性、战略契合性角度对决策事项把关,董事会从市场化、专业化角度优化方案,形成政治判断+专业决策的协同模式;在监督机制上,整合党内监督(纪检监察)、治理监督(监事会)、民主监督(职工代表),建立监督信息共享平台,避免监督碎片化;在执行机制上,以党支部为单位建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将治理目标分解为党员具体任务,以组织力提升执行力,确保决策落地见效。

(三)治理价值协同: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治理价值是企业治理的精神内核,党建引领为治理价值注入社会主义核心内涵。其一,将家国情怀融入企业使命,引导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如绿色发展、公益事业),实现企业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其二,以工匠精神”“担当精神培育企业家文化,引导管理层践行义利兼顾的经营理念,避免道德风险;其三,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等,将党建文化中的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转化为员工行为准则,增强企业凝聚力,降低治理中的协调成本,提升组织韧性。

三、效能转化的机制与路径

(一)效能转化的核心机制

党建引领下的效能转化遵循组织力治理力经营力的传导逻辑:其一,组织力是基础,通过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如三会一课、党员管理)提升组织凝聚力与执行力,为治理提供人力与组织保障;其二,治理力是中介,组织力通过优化决策质量、强化监督效度、提升执行效率,转化为治理效能;其三,经营力是结果,治理效能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最终转化为经营效能(如营收增长、利润率提升、抗风险能力增强)。三者形成输入转化输出的闭环机制,其中治理力是连接组织力与经营力的关键纽带。

(二)效能转化的优化路径

其一,强化制度衔接,完善党建考核与治理评价联动机制,将党建引领成效纳入企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如决策合规率、监督整改率、员工满意度),避免党建与治理两张皮;其二,提升党组织治理能力,通过对党委班子的市场化培训(如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增强其将政治要求转化为治理举措的能力,避免党建引领的行政化倾向;其三,构建数字化赋能平台,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实现党建工作与治理流程的数字化融合(如党员任务与经营指标的实时对接、监督信息的全程可追溯),提升协同效率与转化精度。

四、结语

党建引领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的协同构建,是基于中国制度语境的创新发展,其核心在于通过制度互补、功能协同,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企业治理优势。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党建与治理的制度融合,完善效能转化的评价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向更高质量发展。

基金课题: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面上课题(项目编号:MS202403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3282025029

(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