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丽丽
又到了红薯收获的季节了,母亲打来了电话说:“有时间回趟老家吧,今年家里的红薯长得好,个大又甜,吃得很呢……”母亲的话音还没有落地,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了一群孩子在红薯地烤红薯吃的场景,那香气四溢的烤红薯又勾出了我思乡的情结。
我的家乡位于一片肥沃的黄河冲积平原上,沙质的土壤特性特别适合种植红薯。红薯在我们老家那边是一种糙到家的庄稼,几乎不用怎么打理,种下了秧子就任其自由生长,任其蔓子爬得有多长,大不了就拿镰刀搂几把回家喂猪。那红薯蔓子也像疯了似的越长越长,缠缠绕绕铺满了一地,可是不影响结红薯,到了红薯收获的季节,那红薯就随着榔头的起起伏伏,个个汁多饱满,就像农村满地乱跑的小孩子,健壮着呢!
我小时候嘴馋得很,随母亲去挖红薯,看着那胖嘟嘟的红薯就忍不住口水直流,等不及母亲回家用大锅烀来吃,我们就在地里挖个坑,把红薯埋进去,再在地面烧一把火,不一会那红薯香甜的气息就飘了出来。扒开一看,那红薯外皮微微有了焦糊,可是里面的瓤子正好,红红的,又软又糯,吃一口,甜进心坎里。小时候没少干在地里烀红薯的“勾当”,有时候老老实实地跟着母亲挖自己地里的红薯,有时候就会和几个孩子趁着大人不注意偷挖邻家地里的红薯,红薯本来就是农家的“贱命”庄稼,土里生土里长,只有置身于红薯地里,就地烤出来的红薯才能吃出红薯的精髓。
小时候没啥零食,母亲就把红薯煮熟了晒成干儿,让我们闲着磨牙。那时候的红薯干可不像现在的红薯干加了蜂蜜加了糖浆甜得腻人。母亲做的红薯干是在太阳底下晒足了日子的,吃起来嚼劲十足,小孩子吃红薯干更像在吃棒棒糖,只能先用嘴把红薯干吸吮软和了,才能一口一口嚼下去。有时候把牙齿舌头都吃疼了,可还是挡不住嘴馋啊。直到现在母亲还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你啊,牙齿不行,还爱吃红薯干,那小舌头都吃肿了,喝口水都喊疼。”
我小时候爱吃红薯,是因为家里没有零食,红薯的香甜让我格外迷恋,不管是煮着吃,蒸着吃,还是烤着吃,做成红薯干,我都喜欢。明代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上记载:“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可见红薯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而且红薯含有大量不易被消化酵素破坏的纤维素和果胶,能润肠通便,起到减肥的作用。
后来我外出求学,定居他乡,生活在钢筋水泥围起来的城市里,超市里有加工好的红薯干,大街上也有卖烤红薯的流动商贩。想家时我会买来烤红薯细细地品味,可是啊,我再也享受不到野地里烤红薯的乐趣了,再也吃不出儿时烤红薯的味道了。但是那红薯的香甜软糯依然会让我回忆起儿时的那些美好……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埋藏进了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