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肖震)在安徽淮北临涣选煤厂基层单位各班组的休息室里,有一只蓝白色的小药箱,它虽不算起眼,却让职工们感到最贴心。这只药箱不大,却像个“百宝箱”,里面整齐地码放着创可贴、感冒药、退烧药,还有应对蚊虫叮咬的风油精、缓解肌肉酸痛的膏药、防暑降温的藿香口服液。
这药箱的来历,需从三年前的夏天说起,有一天,装卸车间生产二班张师傅在加固车门时不小心被铁丝划破了手指,瞬间冒出鲜血,大家手忙脚乱地找消毒用品,最后还是王姐用自家带来的碘伏和创可贴才把伤口包扎。知道了这件事过后,班长周晓光就提议:“咱天天与车皮、铁丝打交道,磕磕碰碰难免,不如弄个小药箱,备点常用药,方便大家。”
说干就干,周晓光用他的医保卡买了几样常用药品,用孩子装饼干的铁盒子当作“药箱”。事实上,药箱派上用场的次数,比大家预想得要多。最让大家感到暖心的是,班组有自备“药箱”的事,传到了厂领导那里,并经厂党委会研究决定,从呵护职工身体健康的目的出发,安排厂经营管理部,统一购买了一批带红“十”字标志的医用药箱以及常用药品,分发到基层单位各班组。此举受到全厂干部职工的一致称赞。
于是,这小药箱渐渐成了班组职工的健康“护身符”。谁发现哪种药品快用完了,就会向车间办事员汇报,从厂经管部领来,配发到班组。
这只小药箱,装的是药品,暖的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