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黄彬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党建工作的“根”与“魂”,实现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发展,成为重大课题。

一、把握高质量党建与发展的内在统一性

高质量党建与国企高质量发展存在深刻内在统一,体现在政治引领、价值导向和发展动力三个维度。

从政治维度看,坚持党的领导是国企的根本特征,党的领导为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通过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确保国企服务国家战略,在关键领域发挥压舱石作用;而国企高质量发展又为党的领导提供坚实物质支撑,彰显制度优越性。

从价值维度言,二者价值追求高度契合。国企兼具经济、政治与社会责任,高质量党建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导企业兼顾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实现“三效统一”,这与高质量发展倡导的绿色、协调、共享理念一脉相承。

从动力维度分析,党建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党组织的政治与组织优势可以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党员队伍建设凝聚干事合力,通过完善党建机制提升治理效能,通过党风廉政建设营造清风环境,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二、当前党建与业务发展的现实短板

尽管内在统一性凸显,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融合效果:

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突出。部分企业对融合重视不足,党建停留在开会、学习等表面形式,与中心工作结合松散,存在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 的现象。党务工作者缺乏业务思维,业务干部视党建为 “软任务”,参与积极性不高。

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方面,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未完全落实,参与重大决策渠道不畅,存在“有职无权”情况;另一方面,党建引领缺乏具体抓手,在战略规划、技术创新等关键领域,优势未能转化为发展实效。

党员先锋作用不突出。部分党员党性修养不足,担当与创新意识欠缺,与普通职工无明显区别。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单一、内容枯燥,考核评价与业务结合不紧密,奖惩挂钩不严格,导致干事动力不足。

党建保障体系不完善。党建投入不足,党务工作者队伍数量不足、结构失衡,年轻人才培养滞后且缺乏专业培训;经费与硬件保障欠缺,影响工作开展。考核机制侧重形式化内容,对融合成效等实质内容考核不足,缺乏科学导向。

三、构建“引领—赋能—保障”三位一体融合路径

打破党建与业务壁垒,需构建“引领—赋能—保障”路径,实现深度融合。

(一)强化政治引领,把准发展方向

强化政治引领是融合的前提,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一是落实党的全面领导。严格 “党建入章程”,明确党组织在法人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将其研究讨论作为重大决策前置程序,完善参与机制,保障在战略规划、人事任免等重大问题上的话语权。

二是强化理论武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 “第一议题” 制度,将理论学习与企业实际结合,围绕改革难点开展专题研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题举措。

三是对接国家战略。党组织牵头制定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协同发展在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聚焦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布局业务,确保发展与国家大局同频共振。

(二)深化赋能举措,激活发展动力

深化赋能是融合的核心,关键在于转化党建优势。

一是建强党员队伍。实施先锋工程,设立 “党员先锋岗”“突击队”,引导党员在攻坚任务中冲锋在前。创新教育方式,推行线上线下结合的针对性培训,完善考核机制,将业务表现与评优、晋升挂钩。

二是推动流程融合。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部署、同考核,将党建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围绕提质增效开展主题活动,牵头推进混改等改革工作,开展“服务标兵”评选优化客户服务。

三是引领科技创新。成立党员攻关小组,聚焦核心技术突破;通过党建共建搭建产学研平台,完善激励机制,重奖创新贡献者,激发全员活力。

(三)健全保障机制,筑牢发展根基

健全保障是融合的支撑,重点完善党建工作体系。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按 “政治强、业务精” 标准选拔党务工作者,建立与业务干部双向交流机制,培养复合型人才。定期开展培训,提升党务工作者专业能力。

二是完善经费保障。将党建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保障活动与教育开展,建设标准化党员活动阵地,改善硬件条件。

三是优化考核激励。建立党建与业务一体化考核机制,指标兼顾党建要求与业务核心指标,将成效纳入领导班子评价。表彰先进、问责落后,形成鲜明导向。

四、结语:以红色引擎驱动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党建与国企发展的本质联系。从理论逻辑看,高质量党建与国企高质量发展的统一性,决定了二者必须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 政治引领锚定发展方向,价值共识凝聚发展合力,组织优势激活发展动能,共同构成国企前行的“三位一体”支撑。从实践路径而言,破解“两张皮”等现实难题,关键在于将“引领—赋能—保障”体系落到实处:通过法定地位落实把稳治理之舵,通过先锋工程激活人才之力,通过机制创新筑牢保障之基,让党建从“软任务”变为“硬支撑”。

当前,面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时代要求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任务,国有企业更需以党建为“红色引擎”,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唯有持续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担当,在科技创新中突破攻坚,在绿色转型中践行使命,才能真正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物质基础与政治根基。这既是国有企业的时代使命,更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实践。

(作者系成都产投新材料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