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宇

金秋的山西霍州,天高云阔。全民健身中心内,人流如织。聚光灯下,智能马桶、集成灶、感应水龙头流光溢彩……“霍州厨卫·智造未来”2025霍州市厨卫具招商引资大会,如一股强劲的产业东风,吹散了昔日“煤城”的旧影,向世界宣告:一片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厨卫产业热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温度”,完成一场动人心魄的转型飞跃。
破局:从“星星之火”到“产业林海”的奔涌
时间的长河回溯到2023年。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霍州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捕捉到南方厨卫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果断出击,以“错位发展”的智慧主动破局。从对接广东开平企业的第一次叩门洽谈,到首批4家企业签约落笔的铿锵之声,霍州厨卫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关键一跃。
这粒精心播下的“种子”,在霍州适宜的“土壤”和倾力的“灌溉”下,爆发出了惊人的生命力。短短一年多,注册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增至67家,开工投产46家,升规及达标企业24家。2025年1至9月,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1.6亿元。数字跃动的曲线背后,是一片“产业林海”在霍州大地上的奔涌与轰鸣。
温度:从“漂泊的雁”到“归巢凤”的守望
产业的兴起,最动人的是它重塑了无数个体的命运轨迹。
在山西幕天科技的生产线上,技术员韦浩俯身调试着设备,动作娴熟如故,心境却已全然不同。“十年前提着行李南下学艺,总觉得自己像只孤雁。”他的指尖轻触熟悉的机器,眼中闪着光,“现在,我能把在南边学到的本事,全都用在家乡的建设上。父母年纪大了,我端杯水都能走到他们床前。”
他的故事,是这片园区里上百个“归巢”故事的缩影。曾经,技术与机遇的种子只能在南方发芽;如今,家乡的灯火,为他们照亮了一条温暖的归途。
牛宝,过去在外打工,每次离家都像一场心碎。“孩子抱着腿哭,那滋味比干活累多了。”如今她笑得舒展,手上的活儿干净利落,“自从咱们这里开了厨卫具产业园,我就来这里上班了,现在早上能给孩子煎个蛋,下班也不耽搁接孩子。这份工作,给的不仅是钱,是一个当妈的本分。”
更动人的是技艺的传承与新生。韦浩这样的老师傅,正将南方的先进技术转化为霍州本土的“技术方言”。“以新带新,以老带新”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车间里每天都在发生的生动场景——老技工手把手教新人调试参数,就像父辈教孩子认识庄稼一样自然、专注。
这份“温度”甚至超越了工厂的围墙。大学毕业的白佳雪,曾在人才市场辗转,如今在申鹭达担任财务,找到了心仪的舞台。“以前总觉得星辰大海在远方,没想到家乡给了我最大的惊喜。这里管理规范,待遇公平,更让我自豪的是,我正在亲手参与并见证家乡的蜕变。”
暮色四合,产业园的灯火次第亮起。这不再是冰冷的工业照明,而是千家万户的守望之光——是机器声中夹杂的家长里短,是工资条背后绽放的安心笑颜。霍州的温度,正是这片土地给所有奋斗者最坚实的拥抱。
速度:从“筑巢引凤”到“生态赋能”的冲刺
企业为何纷至沓来?答案写在“霍州速度”与“霍州服务”的每一个细节里。
“30天极速改造”“两个月交付使用”——这不是口号,是霍州人用汗水浇灌出的效率标杆,让企业无需久候,快速扎根。“三年两减免”的厂房政策、“容缺受理”的审批改革、“园区贷”的金融“活水”……霍州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构建起从落地、投产到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
区位与成本的优势,同样在市场的天平上闪闪发光。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腹地,纵横交错的高速路网与铁路线,将5小时经济圈的辐射力延伸到华北、华中、西北的广阔市场;“一煤两电”的能源基础,带来了企业看得见、算得清的用电成本优势。这一切,正如一位企业家感慨:“在这里,能安心投资、放心发展、舒心创业。”
跨越:从“集聚发展”到“品牌突围”的进击
本次招商引资大会,是霍州厨卫产业的一次华丽亮相,更是一次力量的凝聚与再出发。
新品发布会暨订货会上,智能厨卫新品惊艳亮相,现场签下3.87亿元采购大单,掌声与签约笔的沙沙声,奏响了市场认可的序曲;紧随其后,31家涵盖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集中签约,如百川归海,落户各乡镇街道,为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注入新鲜血液;霍州市厨具行业协会的正式授牌,标志着产业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示范点的揭牌,则让政策的暖意化作了精准滴灌的金融“活水”。
展望前路,霍州的蓝图清晰而坚定:以辛置、大张、退沙“三点支撑”勾勒产业宏图;随着二期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的即将启动,产业承载能力将再次跃升;推动产业向“智造”升级,让“霍州造”不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个响亮的品牌。
金风送爽传捷报,鼓乐铿锵启新程。霍州,这片沸腾的热土,正以开放的襟怀、完善的生态、强劲的动能,邀约天下客商,共同执笔,续写这场产业转型的涅槃传奇,见证一个北方厨卫新高地的崛起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