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农业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成清华 郑吉锋

     一、农业产业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概述

    (一)农业产业集聚界定及特征

    农业产业集聚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相关产业在地理空间范围内的聚集与集聚。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和农民合作社密集聚集,构成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产业网络。农业产业集聚可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与生产效率提升,通过技术创新和信息共享的集中化增强产业竞争力。集聚效应使企业借助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推动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与整合,带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与传统农业单一生产模式不同,集聚型农业产业注重产业间协同,尤其在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中,集聚效应的作用更为重要。通过集聚化发展,农业产业既能发展整体经济效益,又能较好地实现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绿色生产力的目标。

    (二)农业产业集聚类型及发展阶段

    农业产业集聚可根据形成机制与发展特征划分为不同类型。按集聚规模及空间分布,主要可分为三类:地方性集聚、区域性集聚及全球性集聚。地方性集聚通常指某一地区农业生产高度集聚,这主要取决于当地资源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区域性集聚是指在较大范围内,农业产业通过区域协调与资源互补实现规模效应,进而提升整体竞争力;全球性集聚本质是跨国产业整合过程,体现为农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加工与交易整合。从发展阶段来看,农业产业集聚历经初级集聚、成熟集聚及优化集聚三个阶段。初级集聚阶段以资源依赖、低成本生产为主,产业链条单一;成熟集聚阶段以技术创新、生产力提升为核心,产业链逐步丰富完善;优化集聚阶段则强调产业协同与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进步和环保政策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三)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及测度方法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评估经济增长质量与环境和谐度的关键指标,核心目的是全面反映生产活动中资源、能源、环境等多维度的使用效率。相较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该指标不仅关注资本与劳动的投入产出关系,还综合考量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及生态约束,体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统一。当前,主流测度方法分为参数法与非参数法两大类,其中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应用最为广泛。近年来,非期望产出导向DEA模型常被用于应对环境污染等负面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冲击;此外,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用于测量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指数)多用于动态评价绿色效率的阶段性变化,能有效揭示农业产业集聚过程中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轨迹。这一测度体系为探究农业产业集聚与绿色发展的关系提供了可靠工具。

    二、农业产业集聚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

    (一)优化配置资源提高绿色生产效率

    农业产业集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显著促进绿色生产效率提升。集聚效应使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农业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实现更高效地分配与利用,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通过资源共享与协同合作,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进而提高绿色生产效率。同时,产业集聚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为农业绿色生产奠定坚实基础。集聚产生的规模效应与专业化分工,在提高资源利用集约化程度的同时,推动绿色技术快速扩散与应用,持续优化农业绿色生产模式。由此可见,资源优化配置是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集聚效应为农业绿色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二)技术创新和绿色生产力

    技术革新被认为是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要素之一。农业产业集聚可促进区域内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协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高效、可持续方向转变。具体而言,农业产业集聚为绿色技术(尤其是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良好环境,创新技术的普及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同时,集聚效应推动绿色生产技术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助力绿色生产力落地。通过技术创新,农业产业既能实现生产效率提升,又能有效减少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达成绿色发展目标。

    (三)产业链协同效应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关系

    产业链协同效应对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至关重要。以产业集聚为纽带,农业相关企业可实现技术、信息、资源的共享,推动各环节高效协作。集聚区域内的企业通过协同创新,在推广环境保护技术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这一效应既有利于提高单个企业的绿色生产力,又能推动区域层面农业整体绿色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密切协作共同攻克生产技术难题,促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形成集约化、绿色化的生产模式。随着产业链协同效应不断强化,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提升,进一步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三、农业产业集聚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

    (一)集聚效应优化配置农业资源

    农业产业集聚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与利用。集聚效应拉近了区域内企业与农户的互动距离,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较小空间内实现高效流动与融合,减少了地理分散导致的资源浪费。同时,产业集聚通过推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出质量,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奠定基础。此外,集聚效应还促进生产要素专业化、规模化配置,推动农业产业链纵向整合与横向协同,进一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结构,持续提升区域农业整体绿色生产能力与效益。

    (二)集聚效应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集聚效应对农业产业集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效果突出。通过集聚,农业产业可集中资源与技术力量,促进知识共享与技术传播——这种资源集中不仅提高了科研效率,还加速了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以集聚效应为驱动,农业企业与科研机构形成密切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农业科技水平提升。科技创新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绿色技术的应用,增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产业集聚加大了对农户的科技培训与技术服务力度,帮助农户更快掌握新技术,进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可见,集聚效应通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实现了农业绿色生产力的提升。

    (三)集聚效应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生产环境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具体体现为区域内资源配置优化与产业链协同。集聚效应带动农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技术与资金的集中投入推动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尤其在灌溉、排水、土地整理等方面的效率大幅提升;同时,集聚效应促进节水灌溉、精准农业等绿色技术的广泛推广与应用,这些先进技术有助于减轻环境污染,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随着农业产业集聚,农户的环保意识与绿色生产参与度显著提高,集聚区域的生态环境管理与保护水平逐步上升。因此,农业产业集聚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结论

    本研究从农业产业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切入,揭示了集聚效应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农业产业集聚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创新、增强产业协同效应等途径,显著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集聚效应不仅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还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广绿色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但需注意的是,集聚效应存在区域差异,且受资源禀赋与政策支持的双重约束。因此,在推动农业产业集聚过程中,需强化绿色发展政策的引导与扶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究集聚效应的区域差异性,深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评价,以明确更精准的政策方向,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