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渣班长用氧气管对小井眼烧通渣铁分离。
本报通讯员 何勇 杨波
面对钢铁行业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严峻挑战,西昌钢钒炼铁厂一高炉作业区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决策部署,以公司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对标找差、深挖内潜,在精细管控、技术攻关和党建融合上持续发力,不仅实现了高炉的长期稳定运行,更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炼铁厂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细管控筑根基
高炉稳顺创新局
高炉稳定运行是炼铁生产的生命线。针对特有的钒钛磁铁矿冶炼难题,一高炉作业区党支部迎难而上,灵活制定并严格执行精细化操作措施。
“实现钒钛磁铁矿大型高炉长周期稳定顺行,技术难度极大,但我们从未退缩。”作业区负责人表示。依托几代攀钢人探索建立的高钛型钒钛磁铁矿大型高炉冶炼长周期稳定顺行操作技术体系,高炉作业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将“一炉一策”理念落到实处。
通过对生产实际的精准把握,作业区动态调整操作参数,有效稳定了高炉生产势头。今年第三季度,该作业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高炉利用系数同比平均提升0.054,生铁产量超额完成目标1.38万吨。更令人振奋的是,自6月以来,该高炉已连续4个月将吨铁煤比控制在目标值115kg/t·Fe以上,实现了增煤节焦、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这一系列指标的优化,标志着作业区在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技术攻关强支撑
指标优化见实效
技术突破是降本增效的关键支撑。一高炉作业区党支部通过系统应用高炉下部调剂新技术,深入开展热制度和造渣制度适配性攻关,不断完善高炉稳定顺行管控制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保障体系。
围绕“高钒钛矿比例、高球团矿配比、高富氧大喷煤”三大核心,该作业区对铁前工序原燃料端实施全流程精细化管控。通过高性价比的自产球团比例提升,显著优化了高炉炉料结构;通过积极探索高炉上、下部操作制度的匹配性,持续提升了高炉冶炼强度;通过运用智能化炉况诊断技术,极大增强了高炉运行的稳定性。
党建融合激活力
凝心聚力促发展
该作业区党支部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常态化教育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为攻坚克难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
该党支部创新开展“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提高一高炉煤比”共产党员工程项目,全体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集思广益、攻坚克难,先后提出提高喷煤比建议20余条,为高炉生产持续稳定顺行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强化协同机制,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党支部以“纵向贯通、横向联合、同向协同”为思路,积极强化炉前、炉内等岗位的沟通协调,促进党员与职工的全面协作;针对提高喷煤比项目中的难点问题,成立结对子、解难题、促提升项目保障小组,确保党员工程既定目标的实现。
此外,该党支部围绕“管理有力、监督有力、凝聚有力”三个方面,系统推进降本增效工作,全面梳理影响喷煤比提升的问题,构建管理体系,保障规范运行,定期验收评估,有效规范了质量管控。
奋力冲刺四季度
技经指标攀新高
随着四季度的到来,一高炉作业区党支部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年终冲刺中,党员工程在降低生铁冶炼原燃料成本方面持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在维护操作炉型、优化热制度等方面助推其他技经指标的全面优化。截至目前,喷煤比同比提高4.5kg/t铁,创效37.97万元,真正实现了控成本、促效益、优指标、提产量的多重目标。
展望未来,一高炉作业区党支部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低成本战略,以更加精细的管控、更创新的技术、更融合的党建生产互动机制,推动高炉生产指标持续优化,为攀钢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转型升级的大潮中展现新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