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矿井之上“千条线”,班队之下“一针穿”,作为矿井安全高效运行的“兵头将尾”,班队长既是前沿阵地的“第一闸门”,更是攻坚克难的“中流砥柱”。近日,安徽钱营孜煤矿第二会议室内智慧激荡,一场以“凝聚管理智慧,共筑发展新局”为主题的班队长论坛在这里火热举行。来自该矿采煤、掘进、安监专业的13名优秀班队长,与矿领导及“三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一起,围绕团队建设好、责任落实好、学习技术好、安全质量好、任务完成好的“五好”班组创建实践展开深度对话,以实战经验与创新思维勾勒出矿井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班组管理新图景。
实战经验
为安全生产“破题解难”
班组是矿井生产的最小单元,是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论坛上,与会班队长以“抓现场、带队伍、稳生产”的硬核经验,为安全管理提供了破题之钥。
“班队长在抓安全工作上,要有奉献精神,抓安全管理要体现人性化,善于察言观色,解决问题要注重细节,才能发挥整个班组的团队意识和战斗力。”采煤一区队长李曙光第一个发言。他认为,班队长作为班组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首先要强化自身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工作中要对重要环节处处留心,突出“细”字;对制度执行做到严格考核,突出“实”字;对违章蛮干、不听指挥的职工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突出“心”字;在履职尽责上,要以“勤”为本——勤巡查、勤沟通、勤反思,将责任化为行动。
“如何当好班队长?方法固然重要,但‘工作态度’更为关键!‘大局意识,用心对人,团队协作’ 这是我干好班队长的态度。当好班队长,首先把牢安全生产第一关,开好班前会,我们要根据职工能力素质的不同,找准职工的优点,合理调配安排工作。其次,夯实现场管理,多跑多看多说,排除工作现场各类隐患,保证当班的安全生产。”采煤一区队长程俊峰发言。
“主将无能,累死千军。班队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队工作的开展。”开拓区队长赵国栋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班队长是落实工作任务的最终端,落实工作必然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压力和问题,这时候如果班队长动摇了、退缩了,工作就干不成,作为班队长唯有坚定信念、凝聚共识,带领团队主动破局,方能将压力转化为战斗力。
素质提升
锻造高技能人才“先锋队”
“出煤不出煤,关键看机电”,来自采煤二区检修队队长卢好奇的一句俗话,道出了机电技术人才在矿井生产中的重要性。随着矿井智能化升级,如何培养适应新设备、新技术的高素质机电人才成为论坛焦点。
卢好奇建议:“推行‘技术下沉’,让大学生技术员扎根班组,为提升机电系统管理水平蓄势聚能。”他认为,班队长要在提升自身能力和专业素质上下功夫,只有自身能力过硬,才能带领队里职工解决工作难题。尤其在机电工的培养上,班队长要依靠扎实的专业素质,通过现场“手把手”教学,让机电工实现对设备问题查找、拆解、组装等流程的深刻认知,提高机电工实战应急能力。拥有高超的实战技能才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当先锋、打头阵。
“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对于机电工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要优化对机电‘八级工’评选标准,以政策倾斜激发学习主动性。”掘进二区机电队队长丁春雷作为采掘系统机电专业高技能人才,他提议,要通过开展专题调研,优化激励及培训政策,提高机电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走出去”学习培训,真正让班队长、机电工“进工厂、上工位”,做到真学真练,对于提高机电工综合素质事半功倍。
思想的碰撞催生行动共识。在大家的讨论下,优化机电“八级工”等级考评、深化“走出去、请进来”培训模式,强化设备监管巡查等一系列举措在讨论中逐步成型,为矿井技术升级注入新动能。
从经验分享到智慧交融,从技术攻坚到管理革新,此次论坛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盛宴,更是一次行动的号角。论坛尾声,该矿矿长孙爱国总结道:“班组是企业最小的‘细胞’,班队长则是细胞的‘核动力’,此次论坛展现了班队长们创新求变的精神面貌,更看到矿井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他希望广大班队长持续不断地在提升安全履职能力上下功夫,以素质提升筑牢管理根基,认清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做到脑勤想到、眼勤看到、腿勤跑到、嘴勤说到,时刻保持“严、细、实”的工作作风,提高主动思考、善于观察、勤于沟通能力,以“兵头”之智、“将尾”之力,不断提升班组管理效能,推动矿井安全管理与生产效率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