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庆辉
在电力装备行业,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关系到电网运行的可靠性。近年来,随着国产化进程的推进,一批技术型企业打破外资企业技术垄断逐渐走到行业前台。
迈杰科输配电设备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包行方,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自2014年起,他先后创办多家电气机械企业,并带领团队在高压绝缘子、金属焊接壳体等关键部件的研发与制造上实现了突破。带着对行业未来的思考,记者与他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
笔者:您带领团队完成了多项高压绝缘子和壳体的国产化突破,其中最关键的难点是什么?
包行方:难点在于工艺和标准的差距。为此,我们研发了低缺陷铝焊接技术,用焊接工艺评定来规范焊接工艺规程,同时也研发一些工装来降低焊接的变形量。对一些特殊产品,我们也会采用如变位焊接手段,减少了误差,实现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正是这些工艺细节的积累,才让我们有机会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笔者:技术突破之后,如何推动成果转化为产业价值?
包行方:迈杰科成立之初就明确了“研发与市场同步”的思路。我们一方面建立了盐城市GIS超高压绝缘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中资源做研发;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国内外客户,在与专家的交流中不断改进。例如,在与一家韩国跨国企业合作中,对于专家指导意见,我司做到一次性成功,产品的平面度控制能力及批量生产质量超国外同行,因而在客户的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良好的互动及密切合作,让我司也得到了国际大客户的认可,成为客户的优秀供应商之一。
笔者:您已经拥有40余项专利,能否谈谈其中几项代表性成果?
包行方:专利是我们研发路径的记录。例如,“GIS壳体内壁焊缝RT检测装置”是解决检测精度和成本的成果;“绝缘子低放电结构”是针对电力运行中的安全风险;“GIS法兰焊接前防内翻装置”是意义重大的工艺性专利。这些专利背后都是具体的应用场景。它们最终都转化为实际生产工艺,直接改善了产品质量,也帮助客户降低了运行风险。
笔者:您如何看待“双碳”目标和智能电网建设对输配电行业的影响?
包行方:这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又是机遇。全球变暖背景下,我们也在积极研发生产环保气体使用下的绝缘件。此外,能源转型对电网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们研发的高压绝缘子,年泄漏率低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指标并不仅仅是技术参数,它们直接关系到未来电网能否安全、绿色地运行。
从攻克国际巨头垄断的零部件,到推动行业标准的改进,再到产学研合作的探索,包行方和迈杰科的故事正在诠释中国制造业如何在全球产业链中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