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燕 李传富
“好久没见,恭喜你拿下国赛银牌!”10月14日,同事们围着周丽君道贺。她腼腆一笑,略带遗憾地说:“谢谢,就差了点劲,与金牌擦肩而过,有点可惜。”员工周丽君获奖的背后,正是西南油气田公司强化员工技能培训、提升业务素质的缩影。
不久前举行的2025年全国石油石化行业碳排放监测员职业技能竞赛中,公司以“1金2银2铜+优秀组织单位奖”的成绩登顶总奖牌数首位,这份荣誉是一支队伍从组队、苦练到亮剑的全周期奋斗的见证。每个阶段的汗水与坚守,都化作绿色发展道路上最动人的注脚。
精挑细选筑根基
实战闯关定先锋
拿到竞赛文件的当天,公司人力资源部与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迅速联动,搭建精密的“人才矩阵”,从重庆气矿、安全环保研究院、川西北气矿等单位,筛选出经验丰富、技术扎实的骨干,组建起一支雄厚的教练团队,从组队选将的那一刻全国性竞赛的比拼悄然打响。
选拔过程更像是一场“实战闯关”,五轮比拼环环相扣,不留丝毫松懈的余地。为考验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教练团特意设置“突发障碍”——观察选手能否在紧张考场上快速找到解决方案的答案。每轮比拼,评委都要结合选手的技术表现与心理素质综合打分,经过多轮残酷淘汰,最终7张“出征门票”尘埃落定,为后续备赛筑牢了坚实的人才根基。
师徒同心研秘籍
汗水浇灌技能花
备战“磨枪”的过程中,训练基地的灯光成了最亮的“星”,选手与教练们用日夜不辍地苦练,将技术细节打磨到极致。总教练李山凤“领航人”统筹全局,教练团队推出“一对一”的指导模式,把赛场规则、操作技巧掰开揉碎了讲,仔细研究比赛方案,提炼出针对性极强的“竞赛秘籍”,反复叮嘱选手“只做规定动作,杜绝自选动作”,确保每步操作符合规范。
选手们不负所望,主动放弃休息,把训练场当成“主战场”。选手苏明对着烟气二氧化碳测量设备反复调试,额头渗着汗;选手强浩捧着理论资料,在角落逐字琢磨到深夜;选手唐冬臻22时还在练习流量测量,灯光下的身影专注又坚定……从实操技巧到理论细节反复打磨,用每滴汗水,诠释了石油人良好的竞技状态。
沉着应战展风采
精准操作获认可
面对涵盖碳排放核算标准、环保法规、设备原理等多领域的理论考试,选手们沉着冷静,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从容应答,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像是为胜利前奏响的序曲。点滴的付出,公司的选手们以过硬的实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他们一丝不苟,测量、计算、记录每个动作都精准规范,展现出过硬的专业功底与严谨的工作态度。选手周丽君在测量用电设备能耗数据时,发现仪器显示略有异常,她没有慌乱,而是按照训练时的预案,快速检查线路连接,短短半分钟故障排除,有条不紊地完成操作。规范的动作、精准的操作,严谨细致的专业素养为他们破解难题“一路高歌”,不仅赢得裁判的认可,而且让在场的其他参赛队伍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
深耕“双碳”谋发展
工匠精神永传承
当奖牌挂在胸前,掌声环绕耳畔,公司的选手与教练却没有停下脚步。这份荣誉,对他们而言不是终点,更是深耕“双碳”事业的新起点。“还是差了点火候,没能摘得金牌,多少有点遗憾”。川西北气矿银牌选手李欣在同事祝贺时,依旧保持着清醒。
乘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公司将以决胜500亿为新的契机,完善“双碳”专业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模式,打造更多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碳排放监测人才。将把选手们在赛场上展现出的“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日常生产工作,为企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助力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迈着铿锵的脚步行远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