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胡勇
量化交易是一种结合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机器程序化交易方式,具有纪律性、快速执行和全面监控等优势,使传统手工交易劣势明显。
自 DeepSeek 大模型问世以来,其创始人梁文锋及其团队打造的幻方量化交易逐渐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也让更多人了解到量化交易在我国A股市场并非新鲜事物,其存在已久。
回顾量化交易在我国A股市场的发展历程,几个重大事项值得关注:2019年,新修订的《证券法》首次将量化交易中的高频交易纳入监管范围,明确将“以非成交为目的的频繁或大量申报并撤销申报”列为操纵市场的监管对象,旨在遏制量化高频交易对散户的违法违规收割行为。2023年9月1日,三大交易所发布《关于股票程序化交易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建立A股市场的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及相关监管安排。2024年,《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发布,2025年7月,《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实施,对程序化交易的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高频交易管理等进行了明确细化,确定了高频交易的认定标准,严格监管其申报速率、报撤频率等,并实行差异化收费机制。从粗放监管到细化监管,我国证监会对量化交易的监管逐步深化,反映出人们对量化交易在A股市场地位和影响的认知愈发深刻。若不对量化交易加以规范,任其自由发展,A股市场将难以健康运行,散户权益难以保障,甚至可能沦为机器收割的对象,市场活跃度也将大打折扣。许多机构和专业人士指出,若不规范量化交易,散户在机器,尤其是 AI 智能体面前,将难以立足。人性操盘时难以克服的弱点,如贪婪与侥幸,在机器面前将更加凸显。量化交易多由资金雄厚的机构大团队运作(当然,如今也有个人基于量化交易大平台外接程序化交易策略),而散户则势单力薄,盈利能力有限。
从投资时间维度来看,散户投资可分为短线、中线和长线。长线投资通常被视为价值投资,投资者关注公司分红而非短期股价波动,因此量化交易对其影响较小。相比之下,中短线投资者对股价短期波动较为敏感,量化交易对其影响较大,尤其是短线散户。本文重点研究短线散户该如何应对当下AI量化交易。
研究表明,A股市场中量化交易的占比不断增加,据估算已达到约30%,对短线散户的影响尤为显著。许多短线散户发现,在量化交易的环境下,传统手工交易的盈利难度大幅增加。尽管A股市场呈现慢牛态势,上证指数已站稳3800点以上,但许多短线散户仍未能盈利。这不仅是因为量化交易的存在,也与散户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人性弱点有关。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当下短线散户若想在A股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需落实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深入了解量化交易的本质特征,明确其优于手工操作的关键要素,以及手工操作优于量化交易的优点;二是创新应对量化交易的自有模式;三是把握不同量化机构的股票交易模式差异;四是做到心手合一。
一、散户需要“两清楚、一找到”
“两清楚”是指:一是清楚量化交易的本质特征;二是清楚量化交易优于手工操作的关键要素。“一找到”是指:基于手工操作优于量化交易的优点,找到战胜量化交易的模型。如果短线散户连这些基本问题都没有思考过,也没有做相关功课,那么想避免被AI量化交易收割将非常困难。
研究表明,量化交易的优势在于其纪律性(克服人性弱点)、执行速度快(微秒级)、不遗漏设定的策略指标等。短线散户怎么去理解量化交易的优势,或把握自身优于量化交易的优势,笔者建议可以采用社会科学研究中概念操作化方法,将量化交易的优势特征和散户自身的优势特征,都分解为具体指标,从而明确其优势所在,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量化交易策略克服了人性弱点,这是股票交易中必须具备的素养,否则,贪婪、侥幸和执行力不强会把本该盈利的票做亏。量化交易最希望散户处处展现人性弱点,散户一旦处处展现人性弱点,就等着被AI量化交易收割。比如:人性的贪婪性:股票涨了2%,还想涨到5%;涨到5%时,又幻想涨停,完全抛弃了事先设定的操盘策略。这种情况,估计很多散户都经历过。
根据短线散户操盘时综合能力,“一找到”要求短线散户找到避免被量化收割的策略和模型。策略和模型可以以百千计,怎么找,笔者认为,基于基本交易理论基础上,应该从万绿丛中找到一点红,策略与模型不在乎多,而在于可行有效,甚至“一招鲜”,只要找到了一种应对量化交易能够盈利的方法,散户就是最大的成功。
机器交易优势固然存在,但人类也有其独特优势。我们知道,股票涨跌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当日市场情绪对股市影响就很大。而对市场情绪快速反应与把握,人类就比机器要灵活得多。此外,在市场极端情况下,由于机器量化交易模式是固定的代码,不能随意更改或停止交易,而人类可以随时做到。事实上,量化交易并非100%盈利,其缺点也是明显的。
二、散户需要创新应对量化交易的自有模式
面对量化交易市场,短线散户必须拥有自己的交易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必须是创新的。尽量避免使用市场上广为人知的交易策略和理论,因为这些策略和理论早已被量化机构团队研究透彻,并且他们已经制定了应对散户的模式化策略。例如,许多短线散户根据均线理论进行交易,当5日、10日、20日、30日、60日均线排列整齐时,他们认为股价将上涨,但往往在买入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就遭遇下跌。原因在于量化交易策略已经预设了应对散户的方案:在散户认为会涨的位置,量化机构若想收割散户,就会反其道而行之,要么继续洗盘,要么直接下跌。研究表明,一些量化算法模型已经完全掌握了散户的交易认知和策略,并专门设计出不让散户“有福同享”(如大涨或涨停)的交易策略。面对这样的量化模型,如果散户单纯依赖金叉死叉、MACD背离和均线多头排列等技术指标,必然会遭受损失。笔者的意思并非否定既有交易理论的价值,而是强调:无论基于何种交易理论(如价值投资理论、成长投资理论、形态理论、缺口理论、箱体理论和波段理论等),只要是散户非常熟悉的交易方式,都可以作为交易理论的基础。但在面对AI量化交易时,散户需要根据自己的投资风格、风险偏好和市场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并创新出能够应对量化交易优势的交易策略和模式。短线散户的交易策略和模型必须具有创新性和个性化。如今的量化算法非常强大,能够通过抓取实时交易数据,快速计算出散户或游资的资金买入量、抛压量和抢买量,甚至能够分析出散户的交易习惯。一旦量化算法发现不利于自己盈利的情况,就会立即启动预设的应对策略,逼迫或诱导散户下车或上车。一位有近30年股龄的散户表示,面对当前的量化交易,他感到有些不知所措,觉得每次交易都仿佛暴露在AI量化面前,要避免被量化交易收割,绝非一般散户能够做到。
三、散户需要把握量化交易模式的差异性
散户要知道,不同的量化机构,其交易策略和模型存在差异。一个量化机构也可能拥有多个策略和模型,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不同标的。对于散户来说,把握量化机构在股票中的交易模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新入市的散户。通常,量化交易模式是基于事先设定的交易策略,通过代码程序化实现的,包括盈利目标、盈利时间以及应对散户或游资的策略等。因此,一旦发现某只股票有量化交易的迹象,散户应寻找其长期(通常3个月以上)的运行轨迹,通过分析运行轨迹来把握交易规律,并预测当日及未来的交易趋势。这种从“轨迹”到“规律”,再到“预测”的逻辑,是散户应对量化交易不同模式所必需的能力和素养。在量化交易中,不同机构的交易规律表现形式各异:有的以时空方式呈现,有的以量价关系体现,有的表现为某种趋势;有的是温和的缓慢上涨,有的是快速跳升,有的是过山车式的涨跌,还有的是一路高歌猛进。散户需要通过创新的交易策略,找到量化交易的“轨迹”,把握其“规律”,才能有效预测当日和未来股价的走势。
四、散户需要执行“心手合一”的原则
“心手合一”一直是股票交易的重要课题。许多散户虽然制定了详细的策略和模型,甚至明确了交易原则,但在实际交易中,往往因冲动而抛却原则,忘记关键指标,这就是常说的“心手不合一”现象。在量化交易占比较大的当下,其优势已被广泛认可。如果短线散户不能心手合一,不能严格执行自己研究出的策略和模型,买卖出错、亏钱几乎是必然的,也只能被动接受量化交易的收割。例如,量化交易常见的一种模式是诱多:将股价拉向涨停,有的能拉至涨幅8%,然后回踩至3%。在此过程中,诱导追涨停的散户冲动买入,导致当日亏损约4%,次日直接低开2个点。这是量化对付短线追涨停散户的常用且有效手法。还有一种收割短线散户的策略:第一天让散户追高吃到涨停板,甚至获利5%至6%,但第二天9:20-9:30,股价直接低开3%。此时散户挂卖单却难以成交,因为量化交易已抢先挂单,散户只能眼睁睁看着股价在9:30后快速下跌超6%。这种模式被称为统计套利,多数散户难以防范。因为前一天抓涨停获利5%以上会让散户放松警惕,却不知这正是算法的算计,让很多抓涨停的短线散户难以逃脱。
五、结 语
量化交易深刻改变了A股市场的生态,对短线散户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在量化交易权重日益增大的A股市场,散户若想保本盈利,须具备较强的综合交易能力与素养,需拥有应对量化交易的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及心手合一的执行力。散户相较于量化交易存在劣势,但人类对市场情绪的高度灵活性以及盘中实时、随机把控市场变化的能力是机器难以比拟的。对于善于研究、勇于创新的短线散户来说,只要勤于钻研,做到知己知彼、扬长避短,A股市场就必然有其生存与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