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新时期,国有企业将党建工作与公司业务深度融合,已成为国有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理念融合:统一党建与企业改革目标
党建工作与国企改革目标一致,都是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国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关乎国家经济稳定繁荣;党建工作是国企发展的“红色引擎”,提供政治方向指引和精神动力,二者相辅相成。实际工作中,国企要强化“党建引领改革”理念,让员工认识到党建不是孤立政治任务,而是推动改革纵深发展的核心动力,能将党的优势转化为企业优势,为改革注入活力。
某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探索出党建与改革融合路径,提出“经营管理出题、党建工作破题”思路。该公司聚焦改革重点难点,将提质增效、业务开拓等关键环节作为党建切入点,让党建深入生产经营各环节,与改革紧密结合。实施中,该公司使党建与改革目标同谋划、部署,党委制定改革战略时同步考虑党建目标任务,确保方向一致、步调协同;同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形成融合机制。在此推动下,党建与改革相互促进,共促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机制设计:把党的领导嵌入公司治理
将党组织嵌入企业治理结构,这是确保党全面领导国企的关键。国企要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法定地位,为企业治理注入“红色基因”,让党组织引领贯穿企业运营全过程。党组织借此发挥政治优势和把关作用,确保改革方案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战略和企业长远利益,从政治、战略和长远角度审视,保障方案科学合理可行。
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国企高层作为“指挥部”,要立足国家战略、行业趋势和企业实际,以战略眼光和全局思维谋划改革方向,制定前瞻、系统、可操作的总体方案,为基层改革创新提供指引支撑。国企基层党支部作为“前沿阵地”,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支部标准化建设”“最强党支部创建”等活动,将企业改革任务细化为具体行动。这些活动既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战斗力,又能推动改革任务落地。同时,基层党支部需围绕业务实际,聚焦改革关键领域与重点环节,创建特色党建品牌,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凝聚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实践路径:以党建推动改革关键环节突破
党建延伸至基层,筑牢改革攻坚堡垒。基层党支部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沿阵地,是激活改革“最后一公里”的核心力量。将改革难点问题交由党支部牵头负责,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形成攻坚合力。通过成立党员攻坚队、设置党员责任区,为党员搭建担当作为的实践平台。面对改革难题,党员攻坚队迅速集结力量、突破瓶颈制约;党员责任区细化任务分工,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党建深入岗位,强化党员责任担当。将改革要求融入个人绩效考核与岗位责任体系,是激发党员参与改革动力的关键。需明确党员岗位的改革职责,绘制改革“作战地图”;结合“党员评星定级”工作设置考评指标,全面评价党员表现;定期公开评价结果,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将改革关键任务纳入党员考核范畴,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与责任意识,促使其主动担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建融入考核,构建改革激励约束闭环。建立党建与业务双考核体系,将党建工作成效与业务绩效紧密挂钩,打破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倡导“干好党建工作有额外激励,干不好党建工作影响整体绩效”的理念,激发党员和员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强化考核结果在干部选拔、薪酬分配中的应用,对改革成效突出的个人优先晋升,对改革中不作为、慢作为的人员严肃问责,形成“党建促改革、改革强党建”的良性循环,为国企改革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四、保障措施:构建改革支撑体系
践行国企使命,政治担当转化为具体行动。将“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等决策精准转化为改革行动,是国企彰显政治担当的关键。“双碳”目标下,国企积极响应,深度调整业务结构,降低高能耗业务比重,加大绿色领域投入,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同时,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凝聚改革合力,构建立体党建格局。为确保党建引领国企改革,构建“党委领导、部门协同、支部落实”的立体党建格局至关重要。党委作为领导核心,谋划党建与改革融合,制定规划和战略方向;各部门在党委领导下协同合作,将党建与业务紧密结合,如人力资源部门注重考察干部政治素质、宣传部门营造舆论氛围;支部作为基层堡垒,落实党委决策,通过建立联系点制度,班子成员深入基层指导改革、解决问题。
激发创新活力,人才支撑提供坚实保障。人才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国有企业改革需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确保人才队伍政治过硬、能力突出。企业要建立健全职工职业生涯规划机制,为职工明确职业发展路径与晋升通道,充分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与创新创造力;常态化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鼓励职工主动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改革发展出谋划策,以人才活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水泊梁山城建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