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靳玉娥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经岁月沉淀的精神瑰宝,蕴含着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炽热深厚的爱国情怀以及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国有企业党建品牌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和丰富多元的滋养元素,凭借其独一无二的精神魅力,助力国有企业党建品牌建设不断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一、红色文化:国企党建品牌建设的深厚根基
红色文化诞生于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是承载党的光辉历史与优良传统的精神丰碑。从南湖红船启航到井冈山开辟新道路,从长征路上红军跋涉到延安窑洞灯火见证智慧担当,从西柏坡发出“进京赶考”宣告到新时代踏上复兴征程,每个重大历史节点都铭刻着红色文化印记,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坐标。
这些红色资源是国企党建品牌建设的深厚根基,能为品牌注入独特内涵与魅力,使其焕发生机。国有企业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红色精神融入党建品牌理念体系,让品牌兼具时代特征与历史底蕴,成为企业独特的精神标识。例如,部分能源国企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价值追求,传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激励员工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红色文化:凝聚国企党建品牌建设的强大合力
红色文化具有磅礴持久的凝聚力与感召力,是激发国企员工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的强大动力,能引导员工将个人理想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紧密融合,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合力,助力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行稳致远。在国企党建品牌建设中,红色文化紧密联结党组织、党员与全体员工,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内部氛围,让员工切实感受集体力量与温暖,从而全身心投入工作。国有企业可精心组织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如参观红色纪念馆,让员工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与崇高精神;重温入党誓词,唤醒党员对党的忠诚与奋斗信念;观看红色影片,深刻体会党的光辉历程与伟大成就。这些活动既能增强员工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确保其与党同心同向,又能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例如,某建筑国企开展“红色工地”创建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施工现场管理,设立党员先锋岗,推动党员亮明身份、树立标杆。红色文化有效激发了员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促使他们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国企党建品牌建设汇聚起磅礴力量,推动品牌绽放新光彩。
三、红色文化:彰显国企党建品牌建设的社会价值
国有企业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又应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彰显社会价值,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红色文化蕴含的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精神,为国企党建品牌建设赋予深刻社会意义,指引国企在服务人民中展现担当,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国企可精心策划红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和员工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传播红色正能量,传承红色基因。例如,部分电力国企发挥行业优势,组织党员服务队深入偏远山区开展“安全用电宣传”“电力技术培训”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这些活动体现了国企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树立了良好形象,提升了国企党建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为国企长远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四、红色文化:创新国企党建品牌建设的实践路径
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为国有企业党建品牌建设注入全新活力。国有企业积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手段,精心打造红色文化数字化平台:通过线上展览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向员工和公众呈现红色文化;利用虚拟现实体验技术,让人们“身临其境”感受红色历史的波澜壮阔;开展在线学习活动,为员工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渠道,助力其随时随地汲取红色文化养分。例如,部分国有企业开发功能完备的红色文化App,员工轻点手机屏幕即可学习红色知识、参与红色活动,极大增强了党建品牌建设的互动性与参与度,让红色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红色文化与企业文化、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有效拓展了国有企业党建品牌建设的领域与空间。一方面,国有企业将红色文化元素巧妙融入企业标识、宣传口号、产品服务等方面,使党建品牌与企业形象紧密相连、相得益彰:企业标识中融入红色元素,彰显了企业的红色基因和使命担当;宣传口号中体现红色精神,传递了企业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产品服务中注入红色文化内涵,提升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进而提升了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精心开展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党建活动。例如,举办“红色创新大赛”,鼓励员工以红色精神为指引,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开展“红色服务行动”,组织党员和员工以红色文化为动力,积极主动为客户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企业良好形象。通过这些活动,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了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为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作者单位:梁山县住房保障事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