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7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滨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丁逸群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文化领域改革的目标,明确提出“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凸显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滨州市围绕“113388”工作体系,打好“三大战役”、落实“三大行动”,不断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阐述当前滨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指出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议,以期为滨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改进建议,同时为推动其他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滨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滨州地处渤海之滨、黄河之州,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生态资源丰富、产业优势突出。近年来,滨州市锚定“文化品质更好”目标,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孙子文化、齐文化、红色文化及吕剧、渔鼓戏等文化资源优势,立足全国、走向国际,文旅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同时,滨州不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实现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单项出亮点、整体上水平。

一是滨州市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202419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合计55.5亿元,同比增长13.8%,位列全省第4位。文化产业九大领域营收增速呈现“522平”特点,其中文化传播渠道领域实现营收24.2亿元,同比增长35.2%,占全市文化产业营收比重达43.5%,拉动文化产业营收增长12.9个百分点;文化批发零售业发展表现突出,实现营收25.7亿元,同比增长34.2%,高于全市文化产业增速20.4个百分点。

二是滨州市文化资源禀赋丰厚。滨州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0项、省级66项、市级214项,涵盖传统技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等多个领域。孙子文化是滨州的文化标志与历史文化图腾,近年来,滨州大力弘扬孙子文化蕴含的兵家智慧,全面深化孙子文化品牌打造,《孙子兵法》与孙子智慧已成为滨州叫得响的文化品牌。此外,滨州作为渤海革命老区中心区,是一片蕴含红色文化的革命热土,目前正加速构建以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机关旧址、红色教育基地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体验区。

二、滨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文化创意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滨州市虽有布老虎、草柳编、滨州剪纸等民间技艺底蕴深厚,但生产方式以传统手工作坊为主,整体规模偏小,产业集聚度不高,难以迎合市场需求,市场认可度不高,并且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间互相间存在竞争压价的情况。

(二)文化新业态引进乏力

当前,二次元、元宇宙、剧本杀等迎合青年人市场需求的文化新业态发展日新月异,但滨州市在该领域的项目落地与龙头企业招引方面动能不足,文化新业态发展仍处于空白状态。

(三)文化产业核心领域发展滞后

滨州市文化产业市场主要以印刷、出版、城市影院等行业为主,文化传媒、影视制作、文化设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产业相对匮乏,存在产业链较短、附加值不高的问题,导致文化产业总体结构不均衡,发展动能缺失。

三、滨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抓好“双招双引”,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聚焦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文化服务等文化核心领域,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业内资深协会的对接洽谈,做好资源推介、项目招引等工作,积极引进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优质文化产业项目。二是加快布局网络视听、移动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重点新兴产业,补齐文化新业态发展短板,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结构。三是以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构建文化产业大格局,对上多争取项目、横向多联系项目、对下多指导项目,不断增强产业链韧性。

(二)加强主体培育,扩大市场规模

一是深入开展文化产业“助企暖企”行动,发挥行业指导作用,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专家咨询、产业布局等多元服务,推动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统计范围。二是推进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创建工作,培育23家示范性龙头企业,在政策争取、赛事评选、奖励申报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发挥其行业带动作用。三是支持企业创新发展,鼓励文化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与文化附加值;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积极推介滨州草编、滨州布艺、滨州木雕等本地特色手工艺品,统一打上“滨州手造”品牌标签进行整体营销。

(三)深化文旅融合,发挥带动效应

滨州市应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一是深化文化创意与精品旅游两大产业融合,布局旅游演艺、滨州手造、影视院线、旅游商品等文旅融合业态。二是推动文旅数字化转型,借助ARAI等技术重塑消费体验,构建智慧文旅生态。例如,在全市各级公共文化场馆推出线上图书资源、文化慕课、特色展厅720度全景展示等“云服务”,供市民免费使用。三是加快文创产品研发,推动文化创意向旅游商品转化,依托客源市场与旅游目的地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集聚人气、开拓市场。四是扩大文化消费市场,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发放消费券,惠及文旅行业市场主体。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科社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