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作柱
一、煤矿群众安全文化的行业借鉴与定位
群众安全文化是煤矿安全生产的“软实力”,也是激发职工安全自觉的核心载体。近年来,国内煤矿工会涌现出诸多特色实践:开滦煤矿的“安全家庭共建档案”、大同煤矿的“职工安全创新工作室”、兖矿能源的“井下安全文化长廊”,均以“贴近职工、融入场景、激发参与”为核心,打破传统安全管理的单向性。
蒋庄煤矿针对职工队伍安全需求多元化、文化传播数字化等新特点,借鉴行业先进经验并结合矿井实际,对原有群众安全工作体系进行优化升级,将“家庭监督”纳入管理链条,“职工创新”融入防控环节,“文化阵地”嵌入生产场景,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约束”转向“主动认同”,构建具有煤矿特色的群众安全文化生态。
二、煤矿群众安全文化的创新实践与优化升级
(一)从制度防控到创新驱动的深化
1.职工安全创新工作室:激活职工群众智慧。依托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成立“职工安全创新工作室”,吸纳一线职工、技术骨干、群监员共48人,聚焦井下“薄弱区域”“薄弱环节”的安全改进。借鉴“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的“三小”模式,工作室围绕“井下设备安全防护”“职业健康保障”“隐患排查效率”三大方向开展创新,工作室累计孵化安全创新成果128项,大大降低了井下同类隐患发生率。
2.师徒结对“双提升”机制:强化薄弱人物帮扶。在原有“师带徒”基础上,借鉴徐州煤矿“金牌师徒”评选机制,实施“师徒安全双考核、双奖励”:师傅需负责徒弟的安全知识培训、现场操作规范指导,徒弟的“三违”率、隐患排查数量与师傅的绩效、评优直接挂钩;每季度开展“安全师徒标兵”评选,对表现突出的师徒给予“安全积分”奖励(可兑换生活用品、培训机会)。
3.安全积分“双向兑换”:激发全员参与热情。实施“安全积分制”,将群安“630”管理中的“群监员考核”“职工隐患上报”“安全培训”等纳入积分体系,职工上报1条有效隐患得5分,月度无“三违”得20分。积分可兑换“家庭体检套餐”等“亲情福利”或井下防护用品、工具包等“生产福利”。积分上线后,职工隐患主动上报量同比大幅提升,安全培训率保持100%。
(二)从亲情帮教到家庭共建的延伸
1.建立“一户一档”安全家庭档案。为职工建立“安全家庭档案”,内容涵盖职工个人安全记录、家庭联系方式、家属安全承诺、家访记录等。每季度开展“安全家访”,与家属沟通职工工作状态,提醒家庭安全注意事项;对“三违”职工或薄弱人物,联合家属制定“家庭安全监督计划”,协管员每周跟进反馈。
2.开展“安全家风”系列活动。借鉴其他煤矿“家属安全座谈会”形式,举办“安全家风分享会”“家属安全宣誓”“我给爸妈写安全信”等活动。邀请安全标兵家属分享“如何做好职工后勤保障”,组织职工子女录制“安全嘱托视频”在井口播放,开展“安全家风标兵家庭”季度评选(给予家庭物质奖励),职工“为家庭保安全”的意识显著增强,家庭对安全的支持率达100%。
3.优化“美时美刻”服务:融入家庭关怀。在原有后勤服务基础上,新增“家庭关爱包”服务。针对长期驻矿职工,每月为其家庭寄送“安全家书”;节假日为职工家属送去“安全祝福礼包”(含安全宣传手册、生活用品);职工生日时,邀请家属录制“生日安全祝福”视频,分别在工区班前会播放。此举让服务从“职工个体”延伸至“家庭整体”,“家庭关怀”维度得分达96分。
(三)从流动演出到场景浸润的升级
1.打造井下“安全文化微阵地”。在井下候车硐室、转载点、休息点等职工停留时间较长的区域,打造“安全文化微阵地”。将“轻骑兵”创作的安全快板词、情景剧台词改编成漫画展板,张贴职工安全誓言、安全标兵照片;设置“安全留言墙”,职工可写下安全感悟或隐患建议;制作“家庭安全照片墙”,展示职工与家属的合影及安全嘱托。安全文化微阵地覆盖井下主要工作区域,职工井下等待时间的“安全熏陶”率达100%。
2.构建“线上安全文化矩阵”。借鉴其他煤矿“短视频宣教”经验,拓展“轻骑兵”线上传播渠道。在矿井微信公众号开设“轻骑兵安全小剧场”,每周发布1条安全情景剧短视频;开发“安全知识答题小程序”,职工可利用碎片时间答题,积分可兑换“轻骑兵”安全文创产品;建立“安全直播课堂”,由“轻骑兵”骨干与安监员共同直播讲解安全规程。线上渠道的拓展,让安全宣教突破“时空限制”,职工宣教覆盖率从90%提升至100%。
3.创新“沉浸式安全体验”活动。参考兖矿煤业“安全体验馆”模式,由“轻骑兵”联合安监部门开展“沉浸式安全体验”。在地面模拟井下“冒顶”“透水”等险情场景,让职工通过VR设备感受违规操作的后果;组织“安全角色互换”活动,让职工扮演安监员、协管员,体验隐患排查与帮教工作,职工对“三违”危害的认知度大大提升。
三、煤矿群众安全文化融合发展的实践成效
(一)安全文化认同度显著提升。通过“家庭共建”“创新赋能”“场景浸润”,职工对安全文化的认同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践行”。2025年职工安全文化调研显示,89%的职工表示“安全是家庭责任,也是个人追求”,职工主动提出安全改进建议较上年增长120%。
(二)安全管理效能持续优化。群众安全文化创新体系让隐患排查更精准。井下高风险区域隐患发生率同比下降45%,职工创新成果减少设备故障停机时间累计达120小时,“家庭监督”让薄弱人物管控更有效,“三违”发生率同比降25%。
(三)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群众安全文化融合模式”获上级部门单位的肯定,“职工安全创新工作室”获评“安康杯”竞赛“职工创新示范岗”,“轻骑兵”线上短视频、女工协管“安全家庭共建”经验等获得上级优秀群众安全案例表彰和推广,群众安全文化成为矿井安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作者单位:山东能源枣矿集团蒋庄煤矿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