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8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激活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经济注入澎湃新动能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张宇

在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新质生产力如旗帜指明经济新方向路径。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又是我们适应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

何为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区别于传统的新型生产力形态,在科技创新的颠覆性突破,在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带来的产业转型与效率提升。它源于技术层面的重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组合配置以及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其本质在于生产要素实现质的优化与提升。

新质生产力在何处

新质生产力的,体现在多个维度。一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同等重要甚至更为关键的资源。通过数据赋能,传统生产要素被重新组合、效率倍增。二是劳动工具的新飞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智能工具系统,正取代传统机器,成为核心的劳动资料。三是劳动对象的新拓展。从实物资源到数据资源,新质生产力的劳动对象得到了极大拓展。四是劳动者的新要求。新质生产力需要的是能够驾驭新科技、适应新变革的新型劳动者。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已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

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首先,要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需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集中力量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同时,发挥好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尤其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其次,需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要将前沿科技成果迅速融入具体产业及产业链各环节,一方面通过技术赋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另一方面加快促进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同时前瞻性谋划布局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再次,要以深化改革构建适配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破除制约其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与瓶颈,加快打造高标准市场体系;同时,需创新生产要素分配机制,完善技术、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确保各类优质先进生产要素能够高效流向新质生产力领域。最后,要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支撑作用,依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与循环;优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及合理流动机制,培育更多具有国际水准的科技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打造一支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