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生态效益与建筑产业经济之间的 互动性机制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玲玥

建筑产业作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方面的“大户”,其发展模式与全球生态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传统建筑经济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属性,与当前绿色发展理念相冲突,不仅加剧生态环境压力,更极大地阻碍了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平衡生态效益与产业经济的关系,实现‘绿色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双赢”已成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议题。通过“技术—经济—政策”三维视角进行系统剖析,深入研究生态效益与建筑产业经济的互动机制,并提出优化二者互动关系的建议,将为化解建筑产业“高耗能、低效益”的发展难题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引。

 

一、生态效益与建筑产业经济的互动机制:双向驱动与协同演化

(一)技术创新:生态效益提升的“内生动力”与产业经济转型的“技术杠杆”

绿色技术创新是连接生态效益与建筑产业经济的核心纽带,构建起二者双向驱动、协同演化的互动关系。从生态效益提升维度看,技术创新是“内生动力”——生态效益提升的需求(如减排目标、节能标准)形成反向驱动机制,促使企业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迭代升级。例如,为满足近零能耗建筑的标准要求,企业纷纷开展新型真空绝热板、相变储能材料、高效节能门窗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显著提升了建筑的生态性能。从产业经济发展维度看,绿色技术创新堪称“技术杠杆”——通过技术突破可有效降低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运营成本,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进而拉动产业经济增长。以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为例,随着技术成熟度提高与成本持续下降,其在商业建筑中的应用占比从2018年的不足5%提升至2023年的18%,有力推动了光伏产业链与建筑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建筑产业经济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二)经济激励:市场机制与政策工具的“协同效应”

经济激励通过市场机制与政策工具的协同作用,为生态效益与建筑产业经济的互动提供了动力支撑。在市场层面,碳交易市场构建起碳排放权的经济价值体系,形成高效的反向倒逼效应。以欧盟建筑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为例,该体系对新建建筑及既有建筑改造的碳排放强度设定了明确阈值,企业若未达标需购买碳配额,这一机制直接激励企业主动选用低碳建材与节能技术,在降低碳排放、提升生态效益的同时,也推动了低碳技术市场的发展。在政策层面,绿色金融工具为绿色建筑项目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我国央行设立的碳减排支持工具便是典型案例,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其向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领域发放贷款,且贷款利率较普通贷款低1015个基点,切实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产业经济的绿色转型增添了发展动力。市场机制与政策工具的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助力生态效益与建筑产业经济实现良性互动与协同演进。

(三)政策规制:纠正市场失灵的“外部保障”与产业转型的“方向指引”

政策规制在生态效益与建筑产业经济的互动中发挥着“制度基础”的关键作用,兼具纠正市场失灵的“外部保障”与引导产业转型的“方向指引”双重功能。一方面,政府通过设定严苛的绿色建筑标准纠正市场失灵,如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明确要求新建建筑需达到基本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强制企业实现特定生态绩效水平。这一举措有效改善了市场对绿色技术价值认知不足、“低估”其长期效益的问题,倒逼企业加快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另一方面,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举措成为拉动产业转型的强劲动力,切实降低了企业的转型成本,引导更多资源向绿色建筑领域集聚。

 

二、优化生态效益与建筑产业经济互动的建议

(一)强化技术创新生态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体系。政府可通过设立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专项基金,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共同攻克关键技术;同时,健全技术转化机制,加快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应用进程。

(二)完善经济激励机制

从市场角度出发,扩展碳交易市场覆盖范畴,把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纳入交易系统,利用价格信号引导企业减少排放;从政策角度出发,改进绿色金融工具,创设“绿色建筑 + 碳金融”产品,减少企业融资风险。

(三)健全政策规制体系

按阶段制定绿色建筑强制标准,循序渐进提升生态绩效指标,规避“一刀切”政策对企业形成过大压力;优化配套政策框架,运用税收优惠、容积率奖励、优先审批等软性激励措施,驱动企业自主增强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生态效益与建筑产业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源于“技术—经济—政策”多维因素的协同效应。其中,绿色技术创新通过降低成本、创造溢价、带动产业链升级,成为拉动生态效益提升与产业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经济激励机制与政策规制则通过市场信号引导与制度保障,助力产业经济向绿色领域转型。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生态建设、优化经济激励机制、完善政策规制体系,推动生态效益与建筑产业经济从“单向驱动”迈向“双向协同”升级,最终实现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