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基于“服务·管理·育人”三维度办公室政工文化培育体系构建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李志

 

在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办公室作为单位“上传下达、内外协调、左右联动”的中枢机构,其工作效能不仅依赖业务能力,更取决于以思想引领、价值凝聚为核心的政工文化。当前,部分单位办公室政工文化建设面临三重困境:一是“服务本位”弱化,存在重事务执行、轻需求响应的倾向,政工工作与服务实践脱节;二是“管理机制”虚化,缺乏系统的制度设计与考核标准,政工文化培育多停留在形式层面,难以落地见效;三是“育人功能”淡化,忽视工作人员的思想成长与能力提升,政工文化未能转化为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基于此,构建“服务—管理—育人”三维度协同的政工文化培育体系,成为摆脱当前困境、提升办公室工作质效的关键路径。

 

“服务—管理—育人”三维度办公室政工文化培育体系的

核心内涵与逻辑关联

 

1.核心内涵

“服务—管理—育人”三维度办公室政工文化培育体系以“服务”为价值导向、以“管理”为实施保障、以“育人”为根本目标,三者相互支撑、协同发力。其中,“服务维度”聚焦办公室的核心职能,强调将“以人民为中心”“以大局为导向”的理念融入政工工作,通过思想引领推动服务质量提升;“管理维度”侧重以制度规范保障文化培育,通过完善的流程设计、考核机制,确保政工文化从理念转化为实践;“育人维度”立足人的全面发展,通过能力培训、价值塑造,实现工作人员思想素养与业务能力的双重提升,为政工文化注入持久活力。

2.逻辑关联

三者呈现“目标—保障—动力”的递进逻辑:首先,“服务”明确政工文化的价值目标,决定培育体系的方向——脱离服务需求的政工文化必然陷入“空转”;其次,“管理”为目标实现提供制度保障,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机制,确保服务导向落地为具体行动;最后,“育人”为体系运转注入内生动力,只有工作人员在文化培育中实现个人成长,才能主动践行服务理念、遵守管理规范,形成“服务促育人、管理保服务、育人强管理”的良性循环。

 

“服务—管理—育人”三维度办公室政工文化培育体系的

实践路径

 

(一)以服务为导向,构建“需求响应—实践融合”的政工文化价值闭环

1.精准对接需求,锚定服务方向

打破政工工作“体内循环”模式,建立“上下联动”的需求收集机制。向上对接单位中心任务,将政工学习与重大决策部署、重点项目推进相结合,通过专题研讨、思想动员,引导办公室人员明确“服务大局”的职责定位。向下畅通基层与服务对象沟通渠道,通过定期走访、线上问卷、座谈交流等形式,收集流程优化、效率提升等方面的需求,将群众诉求作为政工工作的切入点。

2.融入服务实践,转化文化价值

推动政工工作与日常服务场景深度融合,避免“学用脱节”。在会议保障、文件流转、应急处置等常规工作中,以“严谨高效、务实担当”的文化理念为指引,开展“岗位践诺”活动,要求工作人员将思想自觉转化为服务行动;针对临时性、突发性任务,组建“党员先锋岗”“服务突击队”,以政工文化凝聚团队合力,在实践中检验文化培育成效。

(二)以管理为支撑,完善“制度设计—过程管控”的政工文化保障机制

1.健全制度体系,明确培育标准

制定《办公室政工文化培育工作细则》,将“服务—管理—育人”目标细化为具体制度:在思想建设方面,明确“每月1次集中学习、每季度1次专题研讨”的学习制度,内容涵盖政策理论、服务理念、职业素养;在行为规范方面,出台《办公室人员服务准则》,对沟通礼仪、工作流程、责任追究作出明确规定;在考核激励方面,将政工文化践行情况与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务晋升挂钩,以制度刚性保障文化培育落地。

2.强化过程管控,确保培育实效

依托“精细化管理”理念,将政工要求融入日常工作环节:在文件处理中,强调“零差错”的责任意识,通过“双人复核”“定期抽查”等机制,培养严谨作风;在团队协作中,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办公室负责人每月与工作人员沟通思想动态,及时化解矛盾、凝聚共识;在应急管理中,开展“实战化演练”,结合政工思想动员,提升团队应急响应能力,让管理过程成为文化渗透的载体。

总之,构建“服务—管理—育人”三维度办公室政工文化培育体系,是新时代提升办公室工作效能、推动单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该体系以服务锚定价值方向,解决了政工文化“为何建”的问题;以管理提供制度保障,解决了“如何建”的问题;以育人激活内生动力,解决了“持久建”的问题。未来,各单位需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优化三维协同机制,探索数字化、个性化的培育手段,让政工文化真正融入办公室工作的各环节,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

(作者单位: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服务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