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静
在数字化传播时代,信息传播已从“单向输出”全面转向“多元互动”,高效性、互动性、个性化、多媒体传播成为其核心特征——年轻群体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不仅是信息的主要接收者,更是通过弹幕评论、二次创作、话题转发等行为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是联系和服务职工的重要群团组织,在碎片化传播环境下,“如何通过主流舆论凝聚青年职工思想共识、引领其职业发展方向”已成为新时代工会工作的重要命题。因此,工会媒体在数字化传播时代,需重点聚焦传播内容的年轻化表达与传播渠道的创新研究,既要避免“自说自话”的传播困境,又要打破“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瓶颈,通过内容与渠道的双重革新,不断增强群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一、工会新闻年轻化表达与传播渠道创新的价值
1.重塑传播效能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的注意力正逐渐成为一种极为稀缺的宝贵资源。工会新闻面对海量娱乐化以及碎片化信息的冲击,往往很难做到有效吸引年轻受众群体的关注目光。然而,通过采取年轻化的表达策略,将工会政策、活动等内容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进行呈现,便能成功打破信息接收壁垒;以故事化叙事替代说教式传达,把工会帮扶困难职工的事迹转化为有情感共鸣的故事,能让年轻职工更易理解接受。与此同时,创新传播渠道这一举措十分关键。借助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兴传播媒介,可突破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存在的固有局限,实现信息的快速扩散与精准触达,提升工会新闻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效率以及覆盖范围,进而重塑传播效能,逐步增强工会组织的话语权。
2.强化组织认同
年轻职工群体成长于多元的文化环境,对组织认同更倾向于价值共鸣与情感连接。工会新闻的年轻化表达,既能展现工会与时俱进的形象,又能拉近与年轻职工的心理距离,这显得格外重要。尤其当工会新闻以潮流化语言以及新颖的视觉设计呈现时,可以传递出工会对年轻职工文化偏好的理解与尊重;结合创新传播渠道开展互动式传播,如线上投票、话题讨论等,能让年轻职工参与到工会新闻传播中,增强其参与感与归属感。这种参与感将促使年轻职工深入了解工会工作,认同工会组织的价值理念,最终增强对工会的认同感与忠诚度,为工会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3.推动社会动员
工会组织承担着团结职工、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而有效社会动员依赖信息的广泛传播与有力影响。工会新闻的年轻化表达贴近年轻群体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可激发年轻职工的参与热情——将工会发起的劳动竞赛、技能培训等活动信息,以趣味化图文、短视频等形式传播,能吸引年轻职工主动关注参与。创新传播渠道则为社会动员提供更广阔平台,借助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不仅能迅速扩大活动影响力,还能汇聚更多年轻职工力量,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效应,助力工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4.促进文化传承
在年轻群体日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主要力量的背景下,工会文化作为职工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与独特的精神价值。工会新闻通过年轻化表达与传播渠道创新,是传承工会文化的有效途径:运用创新表达方式,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工会文化核心内容,融入年轻职工审美与认知习惯的作品中,如制作动漫、打造H5页面等,可让工会文化焕发新活力;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超话等新兴传播渠道,构建工会文化传播专属社区,吸引年轻职工参与交流分享,最终实现工会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与传承,确保工会文化在新时代得以延续发展。
二、工会新闻年轻化表达与传播渠道创新的现状
1.表达形式初步探索
当前,部分工会组织已开始尝试对新闻表达形式进行年轻化改造,采用一种更具亲和力的语言风格,如一些工会公众号在发布新闻的时候会运用网络流行语以及俏皮话,以此让文章具备更强烈的趣味性。而在内容呈现方面,开始注重故事性和场景化,把工会活动报道转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进而增强新闻可读性。但整体而言,多数工会组织的这类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
2.传播渠道多元拓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工会新闻传播渠道逐渐多元化。除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途径外,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工会新闻传播的重要阵地,许多工会组织还建立了自己的新媒体矩阵,通过多平台联动发布新闻信息。例如,部分工会在抖音开设账号,发布工会活动短视频,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关注。然而,传播渠道拓展过程中存在各平台定位模糊、内容重复、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由于工会组织未根据不同平台的用户群体与传播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创作与传播策略制定,导致传播效果未达预期。
3.互动模式逐步构建
为实现与年轻职工的良好互动,工会组织在新闻传播中逐渐构建互动模式:在新媒体平台设置留言评论区、投票环节,鼓励年轻职工参与讨论;开展线上知识竞赛、话题征集等活动,激发年轻职工参与热情。但目前已构建的互动模式仍存在互动深度不足、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多数互动活动仅停留在点赞、评论等表面形式,未深入挖掘年轻职工的真实需求与建设性意见;同时,针对职工的留言反馈,缺乏及时有效的回复与处理,导致职工参与积极性下降,难以构建良好的互动生态。
三、工会新闻年轻化表达与传播渠道创新的优化策略
1.深度融合短视频技术
短视频凭借碎片化、直观化的特点深受年轻群体青睐,已成为其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工会新闻传播中深度融合短视频技术,可显著提升传播效果:采用4K高清拍摄技术,保证视频画面清晰、色彩饱满,提升视觉体验;运用非线性编辑系统,通过快速剪辑、特效添加等手法,增强视频节奏感与吸引力。以工会职工技能大赛为例,可将其制作成1~3分钟的短视频,采用多机位拍摄(全景展现赛场氛围、特写捕捉选手表情、俯拍呈现操作流程)全方位展示比赛精彩瞬间与选手风采,搭配动感背景音乐与精准字幕提升感染力;在平台分发上,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布,借助平台算法推荐机制,依据“年轻职工”“职场”“技能”等用户兴趣标签实施精准推送,同时鼓励参赛职工转发至社交圈,形成“平台推荐+个人传播”的双重扩散,扩大新闻传播范围。
2.创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R)技术通过构建“可交互、沉浸式”的虚拟场景,能打破“时空限制”,让用户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这在工会新闻传播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尤其适合工会历史文化传播、大型活动直播等场景。在工会文化传播方面,通过构建工会历史展馆、劳模工作室等虚拟场景,结合VR头显设备,可让年轻职工“走进”20世纪50年代的工会车间、“坐在”劳模的工作台前,直观感受工会发展历程与劳模精神:场景构建中,采用高精度3D建模技术还原真实场景细节,如劳模工作室的工具摆放、墙上的荣誉证书、历史照片等,确保虚拟场景与现实高度相似;融入交互设计,用户可通过手柄操作与虚拟场景中的物品互动,如点击查看劳模的工作笔记(笔记内容动态呈现)、播放工会历史事件纪录片、与虚拟劳模“对话”(预设常见问题及回答)。在工会活动报道方面,运用VR直播技术,能让无法到场的职工实时感受活动氛围。例如,对工会文艺汇演进行VR直播时,用户可通过调整视角“选择”观看位置(舞台前排、观众席中部等),还能“走进”演员后台,增强参与感与体验感;对职工运动会进行VR直播时,用户可“跟随”运动员奔跑,感受赛场的紧张与热烈。这种沉浸式体验,能让工会新闻从“被动观看”变为“主动参与”,大幅提升年轻职工的兴趣与记忆深度。
3.构建智能传播体系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传播体系,可实现工会新闻内容的智能化生成与精准传播。在智能化生成内容方面,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对工会新闻内容进行分析与生成:一方面,对已有的工会政策文件、活动报道等文本数据进行深度学习,提取核心信息;另一方面,依据不同传播需求与受众特点,自动生成多样化新闻稿件——例如,为年轻职工生成语言活泼、形式新颖的“图文+短视频脚本”稿件,内容侧重“福利解读、故事分享”;为管理层生成严谨、专业的“数据分析+工作建议”稿件,内容侧重“活动成效、职工需求统计”,语言采用公文表述风格。在精准传播方面,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用户数据:通过工会新媒体平台后台,收集用户的浏览历史(如常看“技能培训”类内容)、搜索记录(如查询“工会补助申请”)、互动行为(如点赞“劳模故事”视频)等数据,构建用户兴趣模型;再结合用户注册信息(如年龄、职业、岗位等),精准把握用户兴趣偏好与信息需求,实现个性化新闻推送。
4.强化数据驱动运营
数据是对工会新闻传播进行优化的关键依据,强化数据驱动运营需建立“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的完整闭环。首先,建立完善的数据监测与分析系统:整合工会各新媒体平台的后台数据,实时收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核心指标,包括传播量、互动量、转化量以及用户行为数据;同时,引入第三方数据分析工具,补充平台自带数据的不足。其次,开展深度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多维度挖掘,如按“年龄”分析不同年龄段职工的内容偏好,按“平台”分析各渠道的传播效果,按“内容类型”分析哪些主题更受欢迎;通过用户画像技术,构建包含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信息需求等维度的受众画像,为工会新闻精准传播提供数据支撑。最后,推动数据应用落地: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合理调整新闻表达方式与传播渠道。例如,若发现年轻职工对“工会活动短视频”关注度较高,便可加大此类内容的创作投入与传播推广力度;若发现某传播渠道用户活跃度较低,则分析原因(如内容与平台用户不匹配),优化该渠道运营策略(如发布更多话题互动类内容)或适当减少资源投入,将精力集中到高效果渠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综上所述,工会新闻的年轻化表达与传播渠道创新,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深入剖析其价值、详细了解应用现状并提出适配的优化策略,从逻辑层面可有效提升工会新闻的传播效果与影响力。从重塑传播效能到强化组织认同,从推动社会动员到促进文化传承,年轻化表达与创新传播渠道为工会新闻发展注入新活力。在技术融合与数据驱动的背景下,持续优化传播模式,将助力工会组织更好地实现服务职工的目标,使其在新时代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天津市职工宣传教育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