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国有企业面临市场化改革、数字化转型等多重难题,传统行政模式已无法应对复杂的市场状况。本文针对内容、路径两个层面展开论述,旨在促使国有企业综合行政管理体系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
一、国有企业综合行政管理的内容
行政事务统筹是综合行政管理的关键部分,牵涉资源调配、流程规划及部门间协作。首要工作是对会议、文书、档案、后勤等常规事务进行系统化整合,避免职能重叠造成资源浪费;同时,需建立标准操作流程,明确节点责任与时限要求,以保障事务处理的高效性和统一性。组织协调机制主要针对纵向与横向沟通管理:纵向需确保上级政策与基层落实的衔接,强化信息上传下达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横向要破除部门壁垒,借助联席会议、项目组等形式推进业务合作。
制度建设是行政管理规范化的根基。国有企业需形成覆盖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的制度体系,制度设计既要权威又要灵活,既需具备约束力又需拥有应变能力。合规性管理是国有企业行政工作的红线,要求所有行政行为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资监管政策及企业内部规定。为此,要建立常态化合规审查机制,对重大决策、合同签订、项目申报等环节开展事前审查与过程监督。
二、国有企业综合行政管理的优化路径探索
数字化转型是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的必由之路。要推进行政事务全流程线上化,通过OA系统、电子档案、云平台等工具实现无纸化办公与远程协作;重点推进数据集成和分析,汇集行政运作数据以找出效率瓶颈、预估资源需求,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
构建科学的管理效能评价体系是改进行政工作的重要手段。评价指标需涵盖效率、质量、成本、满意度四个层面,通过定时测评、横向比较,精准定位薄弱环节与优良做法。评价结果要与持续改进机制衔接,建立问题反馈与修正的闭环:对频发缺陷进行根本原因剖析,制定整改办法;运用PDCA循环、精益管理等工具推动流程革新和标准更新。改进过程中需重视员工参与,鼓励一线人员提出优化建议,形成自下而上的创新动力。同时,效能评价结果应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挂钩,推动行政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并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国有企业综合行政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依靠理论创新推动实践突破。本文从内容构成及优化方向两个方面,论述了其体系构建的关键要素。未来,国有企业要持续提升行政管理的战略支撑作用,依托数字化、标准化及人才专业化推动管理升级,实现质量、效率与动力的全面革新,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淮河能源西部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