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毅
在中原大地的美食谱系中,胡辣汤是刻在河南人基因里的味觉记忆。浓稠的汤汁里,藏着胡椒的辛香、食材的醇厚,更凝聚着千年的烟火气。而“方永结”胡辣汤,这一承载着非遗技艺的品牌,能从地方风味成长为全国知名的美食符号,离不开领航者杨真的坚守与开拓。作为河南省方永结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她以对传统的敬畏、对创新的执着,让这碗传承自明朝的“玉汤”,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光彩。
接过非遗薪火,
让老味道扎根新时代
“方永结”胡辣汤历经数百年传承,成为河南胡辣汤的经典流派。杨真与这碗汤的缘分,始于对家族技艺的责任——她是这门非遗技艺的传承人,更是让它“活起来”的守护者。
“老祖宗的手艺,不能只躺在非遗名录里。”为了吃透这门技艺,杨真曾对着祖传的秘方反复钻研:从十几味香料的配比,到羊骨熬汤的火候,再到洗面筋的力道,每一个细节都亲力亲为。她记得第一次独立熬制胡辣汤时,因火候没掌握好,汤味偏淡,她便倒掉重来,连续试验了二十多天才摸到“老味道”的精髓。“胡辣汤的灵魂在‘鲜’与‘厚’,羊骨要熬足6小时,香料要提前炮制,面筋要洗到细腻透光,少一步都不行。”
在杨真看来,传承不是固守不变。她在保留古法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健康理念:减少油脂用量,调整辣椒比例,推出“鲜香不辣”的版本,让更多人能接受这份美味;同时引入标准化生产流程,确保每一碗汤的口感、品质始终如一。正是这份“守正创新”,让“方永结”胡辣汤既带着老味道的厚重,又透着新时代的清爽。
以实业为基,
用责任撑起品牌口碑
2010年,杨真正式创立河南省方永结实业有限公司,将“方永结”胡辣汤从家庭小作坊推向产业化发展。她深知,食材是美食的根基,于是亲自跑遍河南各地,建立了“品牌+农户”的供应链模式:与农户直接合作,定点采购优质木耳、香菇、辣椒,不仅保证了食材新鲜,更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助力乡村振兴。
“做食品,就是做良心。”这是杨真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她的主导下,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品控体系:从食材入库检测,到生产过程监控,再到成品抽检,每一环都一丝不苟。她还坚持“透明化厨房”,在门店设置开放式操作间,让顾客亲眼看到胡辣汤的制作过程,吃得放心。
除了核心产品胡辣汤,杨真还带领团队开发了一系列配套美食:外皮酥脆的牛肉盒子、馅料饱满的牛肉大葱包子、外焦里嫩的水煎包,以及传统油条、油饼……这些小吃同样遵循古法制作,与胡辣汤搭配,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河南早餐美学”。
领航前行,
让非遗味道走向更远方
如今,“方永结”胡辣汤已在河南、安徽、广东、北京、陕西等多个省市开设了100多家专卖店,成为不少人早餐桌上的“常客”;线上渠道的拓展,更让这碗来自中原的汤,通过快递走进了全国千家万户。但杨真并未停下脚步,她正在筹备非遗体验馆,计划通过展示胡辣汤制作技艺、举办美食文化节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技艺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胡辣汤不仅是一碗汤,更是中原人的生活态度——热辣、实在、包容。”杨真说,她最大的心愿,是让“方永结”成为河南非遗美食的一张名片,让更多人通过这碗汤,感受到中原文化的魅力。
从非遗传承人到实业领航者,杨真用十几年的坚守证明:真正的传承,是让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活力;真正的成功,是让一份美味带着责任与温度,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在她的带领下,“方永结”胡辣汤正以更鲜活的姿态,续写着属于中原美食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