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翠菊
前不久,我开车从山东日照回临沂老家去喝喜酒,车子行驶到回家的岔路口,我盯着窗外的树发愣。去年挂果的枝丫,今年还在发着新芽,我想拐回看看曾经有娘的那个家。那里除了留存着对爹娘的思念,还有儿时的小伙伴在红石塘留下的快乐童年。
在我老家的村东头,因为盛产红石头,家乡人都称之为红石塘。小时候的我,是在爹娘的怀抱里,听着石塘里工人劳动的号子和开劈石头放炮的轰鸣声长大的。虽然爹娘已经走了几十年了,可我对二老的想念就像亘古不变的红石头一样,沉甸甸地刻在心坎上,永远都挥之不去。
在我的记忆里,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看着大人们凿石头的錾子下去,会蹦出细碎的红火星,像谁把晚霞揉碎了撒得满地都是。我们用碎石头在塘边画房子,画歪歪扭扭的小河——就像村中央那条从南往北的河流,遇到旱季水浅的时候,水底的黄金色沙子一览无余。
在红石塘,红石头是建房子做地基垒墙的好材料。村里一半的房子都是用它砌筑而成,从泥土深处垒起来的红石头墙,任凭雨水冲刷,任凭风吹日晒,非但难以更改它的本色,反倒愈发沉稳。
如今,这些红石头又有了新用场,老石塘东边,开辟出了红石文化展览广场,老石匠们凿下的规整石块被砌成观景台,坑洼的原石铺成蜿蜒的步道,外来的游客踩着红石头的纹路拍照,听导游讲这些前辈们开劈石塘的故事。就连那些当年被当作废料的碎红石,也被掺进各色的石子中用于装点花盆,煞是好看。
在喜酒的宴席上,同桌的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聊着谁家又盖了新房,谁家的孩子娶了媳妇成了家。放在我面前的酒杯倒映在大红喜字下,把用红石塘的石头镶的桌面映照得波光闪耀,随即让我又想起了老屋的青苔嵌进红石条缝隙里,被雨水浸泡成了红彤彤的牵挂。
宴席过后,我从车上翻出上次回来时在红石塘边捡的一块石头,被摩挲得发亮。石头的纹路里还卡着家乡的土,捻一捻,簌簌往下掉。原来,有些东西和红石头一样,看着坚硬,碰一下,便会掉渣,甚至会疼。
返程的路上,远远看见山,不高不矮的山,像趴在地上打盹的老黄牛,梯田一层一层叠上去,在盛夏的葱茏中缀满了没开完的花。那条小河绕过晒谷场,绕过了果园,把村子分隔成东西两边。我把那块红石头塞进衣服的荷包里,它硌着腰,好像在提醒我,别忘记了,你我的情缘。
等什么时候风软了、花开了,我想再去红石塘边坐坐,看看太阳怎么把石头染成晚霞的颜色,看看那些被打磨成各种形状的红石,正带着家乡的温度,去往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