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7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新时代统一战线助力成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郭芮伶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法宝。在此背景下,加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成为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成都作为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是城市经济韧性的基石,更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2024年成都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8万亿元、同比增长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4%;民营经营主体达382.4万户、占全市经营主体的96.6%。由此看出,民营经济成为成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力量,加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对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成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面临的现实挑战

1.思想引领实效不足,政治参与机制尚需完善

一是思想引领的系统性与精准性不足。现有教育培训内容仍以传统理论为主,对数字经济、合规经营等新兴领域的适配性不足,导致教育实效性与政治认同度偏低。二是政治参与度有待深化。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50%GDP90%的科技创新,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2023年市政协委员中占比仅14.91%,政治参与度与经济贡献不匹配。三是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功能尚未充分激活。成都已成立3500余家行业协会商会,部分商会协会对行业发展规划、政治人才培养等认识不足,难以有效组织民营经济人士参与政治活动。

2.政策宣传效能不足,政策执行和政企沟通有待强化

一是政策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尽管成都推出蓉易享平台实现政策精准推送,但仍有部分中小微企业对惠企政策不知晓,存在政策覆盖面不足的情况。二是政策协同性有待提升。目前,各部门在政策统筹方面存在局限性。例如,尽管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已经成立,但基层部门与工商联、行业协会之间的协同机制仍需进一步优化,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三是政企沟通机制有待优化。成都市通过蓉易见·民企会客厅等平台加强了政企沟通,并制定了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然而,基层执行部门在政策理解上存在偏差,执行上表现出惰性,并且对国有企业的资源存在偏好,这导致了政策红利未能普遍惠及中小微企业。

3.服务支持体系不全,要素保障与法治支撑有待优化

一是融资与用工难题未根本解决:现有政策性普惠贷款的利率较低,但其覆盖面极为有限,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技术工人招聘难、流失率偏高及薪资成本上涨等用工难题进一步加重了民营企业经营负担。二是法治与权益保障亟待加强。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司法诉讼周期长、胜诉判决执行困难、招商引资激励兑现缓慢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创新服务体系尚不完善。面向民营企业的技术服务平台和孵化器数量有限,且质量参差不齐,科技服务市场发展不充分,从而降低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率。

4.统战工作覆盖面不广,新兴领域和小微主体存在盲区

一方面,随着成都市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新兴领域的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然而,统战工作在这些新兴领域的覆盖面尚显不足,对新经济形态下的民营企业了解不够深入,难以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与支持。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成都统战工作在小微企业中的渗透力不强,资源过度向大型民企倾斜,占市场主体90%以上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表示获得感较低,缺乏针对性政策支持。同时,个体工商户诉求分散,缺乏有效表达渠道,组织化服务能力不足。

二、新时代统一战线助力成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深化思想引领体系建设,强化政治认同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民营经济人士的群体特征,构建多元化、分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定期开展专题宣讲会、座谈会及行业发展研讨会,强化理论武装;创新教育载体,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开发线上学习平台,通过直播讲座、云端讨论等形式拓展教育覆盖面。二是健全民营经济人士有序政治参与机制:规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程序,激发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主动性;动态优化各级人大、政协中民营经济代表比例,确保非公经济人士占比与经济发展贡献相匹配。三是发挥行业协会的统战平台作用:在重点行业协会设立统战工作联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通过行业协会定期组织政策宣讲、行业研讨等活动,将思想引领融入行业发展。

2.完善政策宣传与政企沟通机制,提升政策执行效能

一是构建多层次政策宣传机制:在市级层面设立政策宣讲中心,区级层面组建政策服务专班,园区层面配置政策联络员;升级蓉易享平台功能,实现政策智能匹配、在线申报和效果反馈的闭环管理,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二是健全政策协调与政企会商机制:强化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功能,建立跨部门政策联席会议制度,在政策制定环节开展协同性评估;依托工商联、行业协会设立政策观察站,定期召开政企政策研讨会。三是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渠道:完善蓉易见·民企会客厅等政企沟通平台建设,构建多层次政企对话体系;建立政策执行跟踪评估系统,引入专业机构开展政策实施效果评估,重点监测中小微企业政策获得感。

3.强化要素保障与法治支撑,完善服务支持体系

一是优化融资支持体系,破解融资难题:完善政策性普惠金融体系,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企业信用评价模型,扩大信用贷款和首贷户的覆盖范围;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模式,降低对传统抵押物的依赖。二是健全人才引育机制,缓解结构性用工矛盾:构建多层次人才服务体系,针对高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短缺问题,加强职业教育和企业定制化培训合作;优化人才落户、社保补贴、住房保障等配套措施,设立专项人才引进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引进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三是强化法治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完善民营经济权益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推动跨区域司法协作,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可建立民营企业法律服务中心,提供法律咨询、合规审查、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服务。四是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鼓励建设面向民营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技术评估、成果转化、市场推广等专业化服务;积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民营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

4.聚焦新兴领域与小微主体,织密统战工作网络

一是加强新兴领域民营经济统战工作:针对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统战部门应建立动态调研机制,深入了解行业特点与发展需求,制定精准服务方案;借鉴和推广成都市高新区同心讲堂模式,定期举办新兴产业企业家座谈会,搭建政企常态化沟通平台。二是优化小微企业统战服务网络:建议依托基层商会、街道(社区)统战工作站,构建小微企业服务网格化体系,提供政策咨询、融资对接、法律维权等基础服务;推广借鉴锦江区送政策上门做法,编制小微企业专属政策指南,提高政策触达率。三是创新个体工商户组织化服务模式:建议推动行业联盟或区域性商会设立个体工商户服务专委会,整合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资源,提供一站式诉求响应;同时,可探索数字化赋能,依托蓉易办等政务平台开发个体工商户专属服务模块,实现线上政策匹配与问题反馈。

基金项目: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新时代统一战线文化创新研究基地项目《新时代统一战线助力成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TZWC202413

 (作者单位: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党校)